|
图 片 库 |
 |
|
|
1999年03月—2003年12月甘肃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科技合作协议书 |
|
2009-06-26 | 编辑: | 【大 中 小】 |
世纪之交,甘肃省面临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甘肃省政府积极实施科教兴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发展路子。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自然科学与高技术创新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工作,长期坚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家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努力缩小东西部差距的方针指导下,中国科学院将积极为甘肃经济建设做好服务。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中经济建设。甘肃省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双方愿意紧密合作,针对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在工业、农业、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依靠中国科学院学科和人才优势、充分利用其综合科技成果,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共同振兴和发展甘肃经济。
合作领域
双方主要在以下领域开展合作: 一、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主的农业新科技革命; 二、农业产业化工程、农副产品深加工; 三、发展电子与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核技术应用等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高效节水技术; 五、矿产、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六、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七、中、藏药新药开发与现代化; 八、人才培养。 当前,重点在甘肃省石化、机械、电子、医药等行业的提升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再造河西等方面寻找具体的切入点开展合作。 合作与经费筹措方式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鼓励和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投入的主体的方针,省院合作、经费筹捕获量可采取下述方式和办法: 一、针对甘肃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成果转让、技术推广以及建立试验基地和示范区、联合创办科技型企业等多种形式; 三、对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项目,在支持科技人员开展开发研究工作,做好产业技术改造、产品优化升级的技术储备工作的同时,采取院企合作,以企业为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联合开发; 四、根据项目的不同性质,经费分别采取省院匹配引导、争取国家部委项目以及企业自筹、银行信贷等多种形式、多渠道筹集的办法; 五、共同构建甘肃省科技创新体系。省院共建开放实验室、科学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鼓励以各种资本形式联合为纽带的合作,加强技术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六、省院确定的重大合作项目可优先列入甘肃省国民经济建设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积极推荐市场看好的成熟技术在甘肃转化; 七、调动中国科学院、地方高校、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为甘肃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八、发挥地方政府疏通渠道、沟通信息、宏观规划的作用。省院合作交流洽谈会纳入每年举办的中国兰州经贸洽谈会;适时组织中科院有关研究所与甘肃企业供需见面,开辟中科院和甘肃社会各界的合作渠道,拓宽合作领域。
合作组织形式
为了加强合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省院科技合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由甘肃省、中国科学院领导和各有关方面负责人组成。科技合作协调领导小组主要职责为:讨论确定省院合作项目,研究匹配经费、确定申请国家项目方案,协调解决科技合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有关配套政策。协调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听取合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新的合作内容。 科技合作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省院合作的日常工作。办公室分设在甘肃省科委和中科院兰州分院,办公室主任分别由其负责人担任。办公室对立项的省院科技合作项目进行统一管理。为及时做好合作项目的组织、协调、跟踪工作,中科院委托兰州分院负责院省合作的具体工作。 合作期限
科技合作期限自1999年至2003年。期满经双方同意则重新签定延期合同。未尽事宜另行议定。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本协议一式六份,双方各持三份。 甘肃省人民政府(盖章) 中国科学院(盖章) 代表: 代表: 一九九九年三月十一日
1999年3月1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定科技合作协议书。成立省院科技合作领导小组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设在甘肃省科技厅和中科院兰州分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