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年兰州分院与地方合作和企业改制工作总结
认真做好院与地方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产业化进程,做好企业改制工作是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兰州分院和各所的工作重点之一。2001年,在中科院和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各所及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兰州分院与地方合作和企业改制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尤其是各所与地方合作共建有了新的进展,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理清思路,明确定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兰州分院认真贯彻中央、中科院一系列指示精神,着眼于区域经济结构和自然资源特色,着眼于地方经济发展关注的热点与需求,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结合自身实际,反复酝酿讨论,逐步形成了兰州分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强院地合作的总体思路,这就是“突出一个重点:一切工作始终以国家需求和科技创新为重点;加强两个服务:积极为区域经济建设、为科技发展服务;加强三个共建:院地共建,所企共建,院校共建;宣传一个观点:既是科技“国家队”又是科技“地方队”。
2001年,兰州分院在院省合作的层面上,进一步加强与甘肃和青海两省的合作,积极与宁夏自治区联系,促进省院合作,在大项目上以兰州分院有关各所产业化为主导,做好引导、宣传和服务,同时选择适合地方需求的技术成果做好引进、合作开发工作。在分院地区合作的层面上,按照“巩固张掖、白银,推动嘉峪关、定西”等地(市)科技合作的原则,集中科技力量,从实际出发,不搞遍地开花,分别组织实施,主要以培育农业产业化、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和企业技术改造提升为目标,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二、加强创新,努力促进省院合作稳步发展
针对所处省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兰州分院积极组织所属各所与甘肃、青海省并有关部门紧密配合,认真做好重点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努力开展有关方面的科技攻关项目,解决了一些科研和产业化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在中科院“西部行动计划”的大力支持下,程国栋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组织寒旱所等研究所承担了“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综合试验示范研究”项目。这项工作得到甘肃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各有关地、县也积极地参与项目的实施。该项目以黑河流域的上、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区域,以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研究和技术示范,将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绿洲地区的生存与发展提高科学依据。项目围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沙漠化防治,重点在肃南、临泽两县开展多种作物的引种、栽培等试验研究,通过促进草产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达到增加农民收入,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科技人员依靠新品种和技术集成,采取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式与各乡、各村进行合作,科技人员的示范点吸引了当地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现已吸引协议资金860万元,为项目注入了新的活力。尽管今年是项目启动第一年,目前进展已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与加拿大合作引进的苜蓿品种长势喜人,麻黄人工育苗成功将为明年大面积种植提供优质种苗。
针对我国北方沙漠化问题严重、沙尘暴频繁发生的问题,由寒旱所组织实施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被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此项目以解决西北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基础理论问题为目标,研究沙漠化过程的自然与人文背景,沙漠化动力学过程及其调控,沙漠化的生物学过程与植被恢复重建机理,以及沙漠化综合防治战略与模式。项目也将会为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沙漠化及沙尘暴防治等提供技术支撑。
青藏铁路建设正式开工以来,寒旱所依靠多年的科研积累和人才专业优势,成为国家和铁道部青藏铁路建设工程的重要科技力量之一,承担了重大的前期科学研究任务,关于高原和多年冻土问题的研究将直接关系铁路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兰州市大气污染及对策研究”项目是一项受到院省双方特别关注的项目,参加的单位多、归属不同,学科交叉、技术难度大,总投资 290万元,其中地方投入200万元,中科院与自筹90万元。自1999年启动以来,各承担单位从人员、设备等方面提供条件,保证了项目尽快实施。各课题组科技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工作,特别是承担野外观测的同志冒着严寒,克服设备短缺、经费、人力不足等困难,力争观测数据的准确采集。从目前的进展情况看,该项目已取得了较好效果,预计2002年1月进行项目验收,此项目的完成,将会为兰州市大气污染提供综合性防治对策。
兰州地质所 50年代末就提出“陆相潮湿坳陷成油理论”,代表了当时我国油气地质理论的最高水平,70年代中期对青海湖的综合考察和90年代初提出的“天然气成因理论”被国内外同行誉为兰州地质所创造的第二次、第三次辉煌。近年来,兰州地质所根据中科院科技创新战略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并努力营造优势,积极部署新的生长点,在知识创新工程中与国有大型企业方面携手联合,以共建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的方式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科技创新活动。目前已分别与青海油田、长庆油田分公司建立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的合作关系,将部分优势科技力量和资源配置到了“西气东输”的工程中,通过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最终要实现所与企业的双赢。该所与青海油田共建的科研基地,在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上第三系气藏的合作研究中,通过对该气藏进行了系统的样品采集、大量分析测试和科研攻关并根据地质与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证明该气藏属上第三系自生自储型的生物气。这一重大发现,对扩大天然气勘探新领域,为西气东输工程提供了重要依据。2001年6月2日,兰州分院与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签订了共建“青海油田分公司与中科院兰州分院科研基地”的协议。在协议此基础上,兰州地质所与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在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领域进行合作研究。7月29日,兰州分院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签订了共建“长庆油田分公司与中科院兰州分院科研基地”的协议等。
中科院和青海省合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以来,兰州分院积极组织各所抓紧落实会议确定的有关事项,取得了一定成效。由原青海省科委组织、青海盐湖所承担实施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划“察尔汗盐湖高值开发与综合利用研究课题”,在2000年12月20由国土资源部组织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验收后,于2001年2月16日受到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四部委的联合表彰,并获得“九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目前,该项目在实施产业化方面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由青海盐湖所承担的“青海盐湖提锂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在省院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可喜进展,最近,国家计委已批准将其列入国家西部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计划,此项目的实施与完成将对青海省的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由青海省科委立项的“江河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研究项目”,青海省和兰州分院作了大量前期预研工作,该预研项目所做的基础工作和相关的基础材料为科技部批准的并由四川、青海、云南、贵州、重庆五省市承担的国家“九五”攻关项目“长江上游环境变迁、生态重建与流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青海省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今后开展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工作开了好头。
进行青藏高原特有生物资源的开发是中科院的优势学科之一,西北高原生物所利用青海沙棘资源研究的“红珍珠降糖胶囊”,成果已转让给青藏高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现已完成了动物毒理试验和临床研究,并和金诃藏药集团公司联合开发,今年已投产。
今年,青海省首次实行了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公开招标,西宁两所高度重视,认真准备,“青海东台吉乃尔盐湖年产3000吨碳酸锂及其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青海盐湖资源生产硫酸钾新工艺研究”、“青海大黄种植技术研究”和“优质丰产春小麦新品种选育”等项目中标,获得资助共计425万元。目前正在实施的省院合作项目13项。
为了将具有市场前景和商业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后续的工程化研究及系统集成工作,着重开发使科技成果转化为适合规模生产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推动和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为企业生产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换代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供技术支撑,2001年9月28日,“青海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在青海盐湖所正式成立,青海省科技厅主持了揭牌仪式并授予证书。
此外,由青海省科技厅支持,西北高原生物所与有关中藏药研究单位及企业组建“青海中藏药中心”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所需经费100万元,已列入省院合作研究项目。
在中科院、甘肃和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院省合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院省双方都从合作中获得了利益。2001年6月29日中科院与甘肃省召开了省院科技合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11月2日与青海省召开了省院科技合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两次会议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三、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为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兰州分院各所以多种形式与省内外有关企业合作,联合开发技术与市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继2000年8月26日在“兰洽会”签定共建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协议以来,由天水海林轴承厂、兰州化物所为主体在甘肃省兰州市组建了“甘肃海林中科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这是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在天水海林轴承厂建立生产基地,投资8000万元建立JS系列卷制自润滑材料与部件、金属基自润滑材料与部件和镶嵌自润滑材料与部件三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达到生产、销售一亿元左右。兰州化物所拟将部分技术成果和专利作为无形资产作价后投资入股,无形资产评估值为1056万元。公司成立后积极争取在国家证券市场上市,目前,正在进行上市的各项有关准备工作。
在白银市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兰州化物所与白银化学试剂厂等企业合作成立的白银希科高技术有限公司。公司以碘海醇、阻焦剂和钴盐催化剂三个主导项目起步,边建设、边生产,已形成一定市场,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AF-100炼油用高温阻焦剂已列入中国石油销售网,已累计销售近800万元。公司开发的钴盐催化剂的销售合同超过1000万元,非离子型X-CT造影剂也将于下半年实现产业化。现在,兰州分院与白银市的合作已由所、企、政府合作共建产业化基地发展上升到高层次大规模的新阶段,近日,在第三届深圳高交会上,中科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与白银市政府签定了关于建设“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的合作协议,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生态恢复材料与技术、环保技术等五类高新技术产业,将会进一步加速该市经济发展。
“镍钴羰基化精练工艺与超细镍粉制备技术研究与开放”是围绕金川公司的镍钴资源利用和高技术产品开发的需求,由兰州化物所与金川公司合作承担的重大攻关项目。目标在“十五”末经实验室小试及模试研究,在金川公司建设500吨/年中试规模的工业生产装置,实现超细镍粉的国产化,填补国内空白,最终形成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羰基镍钴精炼技术与生产技术。项目完成后将会形成千吨级工业生产装置。中科院已将该项目列入重大项目,计划支持研究经费500万元,金川公司也将提供300万元进行配套,兰化所自筹250万元,另外,金川公司承担中试工业生产装置建设及运行费。
以兰州化物所和甘肃省内有关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为依托省院共建的“天然气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甘肃省天然气利用的技术平台和转化窗口。这是甘肃省“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发展综合性高新石化基地的需要,也是甘肃省优势所在。该项目已列入甘肃省“十五”发展规划。
由甘肃银河集团公司与近物所合作的“民乐真空冻干大蒜加工项目”,以大蒜为主导产品进行技术含量高的出口创汇产品的开发项目,计划投资规模3838.92万元。目前省经贸委已进行项目的立项批复,企业完成可研报告并投入建设。项目建成后生产规模600吨/年大蒜干品,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344万元,利税2170万元,将成为张掖地区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同时将会增加甘肃省的外贸出口,成为新的外向型企业。
炼钢炉及炼铁炉、硅铁冶炼、电解铝等都使用大截面的石墨电极。该石墨电极都必须经阴极或阳极焙烧炉焙烧,而在焙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尤其是大量的沥青烟成份,如何处理这种烟气一直是国内外攻克的难题之一,至今还没有一种较为理想的处理方式。国内引进的美国、日本的设备投资大,但效率较低,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已决定,为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从2000年开始到2001年,分期分批有计划地改造电解铝行业的生产工艺,,该工艺要求每个采用予焙烧槽的电解铝厂都必须酉己沥青烟净化设备,全国有近80个32室的阳极焙烧炉在两年内必须改造完毕,每个32室的阳极焙烧炉需15m2的两套沥青烟净化装置,两年内共需配备160套装置,每套装置按250万计,市场需求达4亿元。近物所自1991年就已介入兰州炭素厂焙烧分厂的阴极焙烧炉的烟气治理,近十年的努力,已较好地解决了三个车间共六台阴极焙烧炉的烟气治理,净化装置焦油出口浓度达到37mg/Nm3,国内领先,属国际先进水平。在沥青烟净化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已培养了一支集科研、物理设计、机械设计、电气设计和加工制作及安装等的技术力量和队伍。该所承担的“石墨电极焙烧炉烟气治理项目”,获1996年度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承接了河南焦作万方集团炭素厂阳极焙烧炉沥青烟气治理任务,已于2001年5月6日正式验收,交付使用,被使用方评为优质工程。今年,分别与白银铝厂、青海铝厂、兰州铝厂、兰州炭素厂等签订了约800万元的合同。
由甘肃省科技厅支持80万元,近物所投资100多万元研制的80mA
电子加速器已调试出束,以此项目为依托,该所与兰州长城电工集团共建的“兰州长城高压电子公司”正积极开拓市场,拟在山东淄博热电厂建设第一套国产化电子束脱硫脱硝示范工程。为完善国产化大功率加速器技术打下了基础,计划明年完成工业化大功率加速器的研制。
1998年兰州分院与张掖地区将山丹脱毒马铃薯引种试验示范列为院地合作项目。三年来,通过在试验点引进和筛选良种、传授、总结高产栽培技术,使当地脱毒马铃薯的亩产量最高达6250公斤,最低3000公斤,大田平均亩产3900公斤,增产幅度在36.8%-54.5%之间,比当地种植马铃薯亩增收750元,比小麦亩增收800元。目前,张掖地区已将“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设及产业开发建设”确定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基地经过两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建成了1500m2标准日光温室及180 m2组培室,基本形成完整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初步形成了组织培养脱毒种苗、微型薯网室化栽培、一二级良种繁殖和推广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2001年,基地大田种植脱毒马铃薯种薯良种1000亩,微型网室化栽培100亩。山丹县推广种植3万亩,辐射周边地区6万亩,增加经济收入约7000万元。
除青海盐湖所“东台盐湖基地”正在建设之外,西北高原生物所参股的“唐古拉药业有限公司”的建设正在进行,并将进一步扩大规模。
四、加强沟通、进一步加强与地市的合作
兰州分院自1998年与张掖签订合作协议以来,组织的前5批共18个合作项目基本结束。通过向张掖地区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品种,起到了良好的科技示范、带动效果,既使企业和农民群众增加了经济效益,又促进了地方科技进步。张掖化肥厂引进中科院沈阳生态所的“年产6万吨长效尿素生产线”技术,自筹经费于99年底完成改造工作后立即投入生产,并于12月由省经贸委组织了新产品鉴定。该厂第二年又引进“长效尿素项目技术改造”,当年完工并投入生产。该厂连续两年从中科院引进了长效碳铵、长效尿素两项科技成果,改造了两条生产线,依靠技术提升和新产品开发,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到了市场,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院地合作,张掖地区还建立了一套人工降雨雷电预警监测系统,完成了“张掖地区沙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研究并出版了专著,苹果梨套袋技术得到示范推广,共建了张掖信息工作站等。其中高效节水的“超短枝独龙棚架葡萄”已在张掖市石岗墩农业示范区扎根,试验示范的200多亩葡萄园已在戈壁滩上挂果。今年结合临泽县建设的5000亩酿酒葡萄基地的科技需求,分院和地区将继续支持。“张掖地区21世纪农业生态环境分析”以及“张掖地区农业产业化前景与发展对策研究”两个项目也于近期结题。目前,第六批7个项目已启动实施,其中“草场毒草防治技术研究”、“干旱荒漠化速生杨适应性试验研究”、“麻黄和唐古特大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高产优质棉花新技术试验示范”等项目,将解决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
1999年11月与白银市建立科技合作关系以来,双方建立了科技合作基金。在院市确定的第一批6个合作项目中,靖远县的“农业高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项目,进一步完善日光温室茄子嫁接平茬技术,使作物延长生长期,显著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已在黄河沿岸各乡推广;会宁县针对地域范围大、交通不便,信息闭通的现状,建设科技信息网,为农业技术传播、市场信息查询创造了条件;白银区希科公司新产品开发也取得了较好进展。兰州[分院还以这两个合作基地为依托,成团队向地方派出科技副职12名,取得了较好效果。
院地合作的形式得到张掖、白银两地市的认可,与两地的合作领域也不断深入。2001年9月21日,兰州分院与白银市举行了第二次科技合作会议,重新确定了新的领导小组成员,确定了第二批合作项目。其中白灵菇产业化培育、粮经间作种桑养蚕连片示范、优良春小麦品种推广等项目将通过新技术、新品种,利用当地气候资源优势,带动农民依靠科学致富。
兰州分院与张掖、白银合作的成功,为进一步推动院地合作工作开了好头。已吸引了武威、庆阳、定西、嘉峪关等地市与分院共尚合作。今年以来)分院又有针对性地组织科技专家与定西地区、嘉峪关市等进行交流,到企业和基层调研考察,围绕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农副产品和药材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需求共商合作,于2001年8月28日与嘉峪关市建立了友好院市合作关系。10月8日至10日,兰州分院与定西行署在“中国当归之乡”岷县联合召开了中药现代化与产业化开发研讨会,这次会议对于定西地区发挥区位比较优势,突出特色经济,加快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开发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就充分发挥定西地区中药材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支柱产业进行了研讨交流。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兰州分院和省内大专院校的19位专家和企业负责人,以及定西行署和7个县的分管领导、科技局长和地直部门、地县有关企业负责人共70余人。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岷县中药材高科技示范园区、甘肃岷海制药公司GMP车间和梅川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专家们围绕中药材人工种植技术与新品种选育、地道中药材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中药材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等内容作了生动、精彩的报告。通过研讨,各县领导增加了对中药现代化的理解,增强了做强、做大中药产业的信心,更加理清了发展思路,尤其是对于建设中药材GAP基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紧迫感。期间,西北高原生物所还与陇西、渭源等6个县分别签订了黄芪、党参等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前期研究工作协议。这次会议进一步促进了兰州分院与定西地区的科技合作,兰州分院与定西地区通过一年多的接触和交流,全面加强合作的时机已经成熟,为了密切合作关系,提高合作工作水平,双方领导表示要尽快签订科技合作协议。这将使定西地区成为兰州分院在与甘肃张掖、白银、嘉峪关三地、市建立合作关系之后的又一个合作区域。兰州分院还积极组织中科院及高校的有关专家,协助庆阳县编制和论证了“庆阳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并帮助该县建立开通了信息工作站。组织专家在考察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礼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及关键技术》项目,已由甘肃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验收,成果对礼县确定发展思路和制定规划具有实际意义。通过这些活动,兰州分院进一步了解了甘肃各地的基本情况和发展需求,明确了科技合作工作的近期目标,将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抓好落实工作,力争在西部开发中做出更多贡献。
五、2002年院与省市合作设想
兰州分院在今后院省合作中,除依照甘肃省与中科院科技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和青海省与中科院科技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以及合作协议提出的重点领域开展工作外,还将努力推进与宁夏自治区的合作。并将紧紧围绕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宏观战略设想,结合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和中科院西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拟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研究解决青藏铁路建设、西北地区路基和路面冻融作用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及公路寿命问题,水利工程渠道的防冻防渗问题;二是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主要开展黄河上游及其西北的生态环境建设、水土流失、草场植被荒漠化防治等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发展西北草产业;三是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开展天然气直接转化生产乙烯及其下游产品生产技术研究,盐湖资源的开发和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四是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性研究和科技咨询,建设“甘肃省科技数字图书馆工程”,合作建立西北研究生培养基地,扩大研究生教育,培养高层次的经济、技术、管理人才,为西北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六、努力做好企业改制工作
兰州分院所属各所共有26家经院产业局批准改制的企业。2001年,在院产业局的支持下,在各所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企业改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由于对文件的理解不够和具体问题较为复杂,有些工作走了一些弯路,我们将努力加快工作步伐。2001年底,估计除个别企业尚处在等待资产评估批复或等待改制方案批准外,大部分会按期完成改制工作。现分述如下:
1、近代物理研究所
1997年,由近物所下属的五个工程部(即机械制造部、仪器仪表部、真空冻干部、计算机A、B、C部、辐射技术部)组建兰州科近公司,财务实行统一管理,各部独立核算。
其中“真空冻干部”和“计算机A、C部”分别于1999年3月29日和1999年9月27日登记注册成立了“兰州科近真空冻干技术责任公司”和“兰州中进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现进行改制的是兰州科近公司的计算机一B部、仪器仪表部和辐射技术部,这三个企业改制一结束,近物所准备注销兰州科近公司,目前科近技术公司现仅保留为大科学工程服务的近物所工厂,公司已于2000年8月歇业,并已更换法人。
1)“辐射技术部”部分人员于2001年1月3日登记注册为“甘肃科近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2)“仪器仪表部”已完成资产评估确认,目前正进行工商登记注册;
3)“计算机一B部” 已完成资产评估确认,正在讨论改制方案,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准备注销。
2、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兰州化物所的这次改制的重点是化工试验厂和技术咨询服务公司,注销中科院金环特种润滑材料公司;该所的科研器材经销公司的经营性质除了对外经营,对内还具有管理部门的功能,有待理顺关系。
1)“兰州化物所化工试验厂”是以硅橡胶膜保鲜技术、气体净化技术、色谱分析技术为支撑的国有企业,通过改制,组建所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其改制方案已报分院批准,已完成招股和验资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工商登记。
2)“兰州化物所技术咨询服务公司”以生产经营多项小产品,并对外开展有偿的技术服务。改制的思路是:激活存量,开展多种经营,通过排除不良资产或非经营性资产,分割职能,实现经营资本优化,组成职工参股的营销性的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其改制方案已报分院批准,已完成招股和验资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工商登记。
3)“中科院金环特种润滑材料公司”于2001年5月10日注销;
4)“科研器材经销公司”除了对外经营,对内还具有管理部门的功能。所里对该企业的改制将按院产业局领导来兰工作调研时明确的解决办法进行,现正在进行职能剥离。
3、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该所有2家公司改制:
1)原大气所的“高达科技开发公司”于2000年6月30日注销。
2)原沙漠所的“金沙工程技术开发公司”已完成资产评估,目前正在讨论改制方案,拟于11月中旬报分院批准,12月进行工商登记注册。
4、兰州地质所
该所有2家企业改制:
1)“新地技术公司”已于1996年歇业,2000年停止年检;
2)“兰州兰地科技服务部”,于2000年11月注销。
5、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该中心有2家企业改制:
1)“兰州信达科技信息开发部”改制方案已报分院批准,工商注册前的招股和验资等各项工作已完成,现正办理工商注册手续;
2)“兰州中科印刷厂”改制方案已报分院批准,工商注册前的招股和验资等各项工作已完成,现正办理工商注册手续。
6、青海盐湖所
有各类经济实体8个。①青海锂业公司②青海海兴高科技公司③青海方华盐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④青海湖光高科技合资公司⑤西宁新科电子高技术公司⑥盐湖所镁水泥制品厂⑦盐湖所劳动服务公司⑧西安盐湖研究所科技开发部。除了①②③按《公司法》形成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外,④⑤⑧为所办的国有企业,⑥⑦为集体企业。多年来,除方华和新科公司成立不久,略有效益外,镁水泥制品厂和劳服公司均处于不盈和长期亏损状态。
研究所对各公司所处的状态经过多次讨论,同意对少数长期亏损、经营不善、经营方向不明,无发展潜力和缺少继续经营市场条件的,同时又无其它补救办法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尔后,办理注销。对具有发展前景、经营策略明确的公司预以延续,并经资产重组和投资结构调整后重新注册登记。对新的具有市场潜力和经济技术可行性的项目,由所组织评审立项后,根据《公司法》组建新公司。具体为:
1)“盐湖所镁水泥制品厂”于2001年1月9日注销;
2)“西宁新科电子高技术公司业公司”于2001年3月15日注销;
3)“西安盐湖研究所科技开发部”于2001年1月11日注销;
4)“青海湖光高科技合资公司”于2001年3月15日歇业;
5)“盐湖所劳动服务公司”延续业务,于2001年年底前重新注册。
7、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兰州三极生物资源技术公司”和“青海三极生物资源技术开发公司”是所出资兴办的两个企业。主要是利用青藏生物资源,转化科技成果,开发新产品,先后开发了“雪隆胶囊”、“塞隆骨风湿镇疼胶囊”,开展了塞隆骨以及灭鼠毒饵的加工和销售。
1)“青海三极生物资源技术开发公司”已完成资产评估与确认工作,现正进行验资和改制方案制定;
2)“兰州三极生物资源技术公司”已完成资产评估与确认工作,现正进行验资和改制方案制定。
由于对文件的理解不够,后续工作出现难点,拟与院综合计划局协商重新进行资产评估。
8、兰州分院
有3家企业改制。
1)“兰州中科技术开发中心”已完成财务审计,报院综合计划局申请资产评估立项,现正等待批复;
2)“兰州科城后勤维修服务部”院产业局已批准改制申请,正进行财务审计,11月上旬报院综合计划局申请资产评估立项;
3)“兰州中科建筑装饰公司”已完成财务审计,报院综合计划局申请资产评估立项。
中科院兰州分院
二00一年十一月十二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