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内部资源ARP系统登陆
   
  院地合作
  工作动态  
  合作区域  
  共建机构  
  项目进展  
  合作项目  
  项目申报  
  技术需求  
  合作记事  
  创新成果  
  资料汇集  
 
 
 
  图 片 库
 
阴和俊在兰州分院召开座谈会
阴和俊调研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阴和俊调研近代物理研究所
阴和俊调研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侯建国在兰州分院主持召开人才工作会议
侯建国调研兰州分院
  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首页 > 院地合作 > 资料汇集
 
兰州分院院地合作战略定位与行动计划
2009-06-26 | 编辑: | 【  

(2002年3月)

兰州分院地处祖国西北,四十多年来,形成了以生态资源环境和核物理与催化、材料化学为主体的科研布局,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之一。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实施以来,通过调整结构,凝练学科目标,深化改革,以中科院寒旱所和近物所、兰化所三所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为标志,兰州分院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分院总的工作思路是以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创新为重点,坚持为西部经济建设、为科技发展两个服务,加强院地、所企、院校三个合作共建,宣传既是“国家队”、也是“地方队”的观点,加强科技合作,当好中科院与地方之间的桥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组织兰州、西宁院属各单位以及依托全院力量投身于西部大开发和地方经济建设,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科技队伍。

现状与需求

西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广阔。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各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结构调整和各项改革,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但是,在脆弱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较大的困难,也存在一定问题。面对竞争与机遇共存的新形势,甘肃、青海、宁夏省委、省政府提出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进一步统一思想,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五”计划上来,加快发展步伐。中科院开展院地科技合作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与地方政府的希望一致,也将会促进知识创新试点工作目标的实现。为做好院地合作工作,兰州分院对地方和自身情况进行了必要的研究和分析。

1、区位与资源环境概况(略)

2、经济状况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下,三省区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国民经济和社会实现较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九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

●甘肃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前四年实现了国内生 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翻两番。国内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553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983亿元,年均增长9.2%。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二、三产业结构由1995年的19.97:46.72:33.31调整到19.63:44.75:35.62。经过5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冶金、有色、石化、电力、煤炭、机械、电子、医药、轻纺等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16.25元,比上年增长9.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28.68元,比上年增长1.11%。

●青海省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实力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8%,2000年达到263.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和1995年增长9.0%和52.2%;提前一年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068元,分别比上年和1995年增长7.4%和41.3%。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继续发展壮大,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结构由1995年的23.5:39.6:36.9调整为14.6:43.0:42.4。工业结构经过调整,水电、石油天然气、盐化工、有色金属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冶金、医药、建材、农畜产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有了新的发展,建设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7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和1995年分别增长10.4%和30.9%。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49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和1995年分别增长0.4%和28.67%。

●宁夏自治区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宁夏经济平均以8.9%的速度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5.6倍,比上年增长9.8%。“九五”时期年均GDP增长率达9%,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三个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9.9:42.5:37.6调整为17.3:45.3:37.4。现已形成了以煤炭、电力为基础,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医药、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为支柱产业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12元,比上年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24.3元,比上年减少66.4元,下降3.7%。

3、困难与问题

然而,由于薄弱的经济基础和严酷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的发展,使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日益拉大。这些省区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甘肃省: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弱,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农业生产未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工业化进程慢,结构性矛盾突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等。

●青海省:农牧业基础依然脆弱,抗灾能力不强,全省仍有较大贫困面。项目前期工作薄弱,新上工业项目少,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部分重要资源开发的关键技术没有取得突破,影响了资源开发的进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压力增大等。

●宁夏自治区:经济总量小,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经营管理粗放的问题还相当突出;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结构层次低,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城镇化水平低,水利、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还远不能适应大开发的需要;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有较大差距,就业面临多种压力,南部山区解决温饱的基础不稳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能力不强,市场化和对外开放度低;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还不协调,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4、经济发展目标

各省区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在认识省情的基础上,确定“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主要是:

●甘肃省: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力争9%。

●青海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5%,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0.5%。按2000年价格计算,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1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570元,经济增长质量提高。

●宁夏自治区:经济发展速度力争高于“九五”水平,GDP年均增长率9%以上,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结构初步实现优化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初见成效,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和6%以上。

5、主要措施

⑴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首要任务。

三省区在“十五”期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技术进步为手段,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构筑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经济体系。

甘肃省

调整的方向是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全面升级。

 

● 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加大调整力度。加快培养和发展畜牧业,积极发展草产业等新兴产业。抓好农产品品种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建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小流域治理。继续做强做大20户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14个农业高新科技园区的建设。

● 加快工业化进程。传统产业仍处于国民经济的支柱地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着力抓好有色、冶金、石化、机械、建筑、建材、能源、电子、信息、制药、轻纺、食品等行业和重点企业,围绕这些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论证、建设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新项目。发展高科技产业,重点在科技实力向现实生产力方面下功夫。要制定优惠政策扶持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现代制药的发展。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和产品开发力度,以应用和服务为突破口,发展软件产业。

● 工业结构要围绕建设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综合性高新石化基地、生物制药和中药现代化加工基地、改造提高制造业和机电产品生产水平,培植工业经济的新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改造原材料工业和传统加工业,改变工艺落后、加工度较浅、技术含量低、资源浪费严重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状况。资源型城市和矿区,因地制宜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石化行业加快6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和乙烯下游产品开发,加快油改气改造和天然气综合利用,开发精细化工系列产品。有色冶金行业依托铜铝铅锌镍的优势,重点发展新型合金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稀土材料、低合金钢及板、管、型、线材、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等炭素材料及制品。医药行业要加快中藏药新药和新型生物支配等特色产品的开发。轻工、纺织、机械等其他行业发挥特色、优势,加快新产品开发。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继续实施“陇货精品”战略。

青海省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定规模。

●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搞活农业综合开发和牧区草原“四配套”建设。充分利用冷凉气候资源、天然牧场资源和具有高原特色的动植物资源以及无污染的高原生态环境,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 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培养壮大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强化产业间的关联度,延伸产业链。假定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把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机结合起来,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 通过调整,形成具有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五大特色产业链。一是盐湖钾盐开发与镁、锂、锶、硼等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盐化工产业链;二是水电资源开发与有色、冶金工业相结合的电力高耗电工业产业链;三是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加工利用相结合的油气开发油气化工产业链;四是高原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保护、种养与加工增值相结合,以中藏药、绿色食品、生物制品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链;五是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食、宿、行、娱及购物等相结合的旅游经济产业链。

宁夏自治区

逐步将宁夏建设成为“小而富、小而强、小而美”的民族自治区。

● 大力培植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一是特色绿色食品。二是特色生物医药产业。三是天然气化工、煤化工产业。四是新材料产业。五是特色旅游业。

● 改造提高传统产业。要加快石化、冶金、机电、煤炭、轻纺、建材等产业的改造升级,围绕增加品种、强化质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重点改造一批骨干企业,使其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迈上一个新台阶。主要是以高耗能产品为重点的冶金工业,以橡胶制品、石油深加工等为重点的化学工业,以数控机床、自动化仪表为重点的机械工业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⑵高新技术发展重点领域与发展方向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结合资源、技术、产业优势和西部大开发、经济结构调整要求,选准切入点,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摆在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产业的重要位置,优先超前发展。

甘肃省

按照自主开发创新与引进吸收、合作开发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发展有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开发及应用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与节能、核应用技术、软件开发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方向主要有:新材料基于有色金属材料、稀土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新型复合材料、合金与功能材料、高纯与超细材料;精细化工产品等。光机电一体化主要立足于对现有企业技术改造与装备水平的提升,使生产技术和产品向智能化、自动化、精密化发展。生物工程与新医药基于基因技术的动植物转基因育种、人用和兽用疫苗、微生物技术制品、中药材资源利用、先进医疗器械等。新能源与节能主要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天然气的利用,能量集取、转换、储存新产品、节能产品等。特别加大天然气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研究看法和产业化力度。核应用技术主要发展辐照育种,核医学仪器、核检测计量仪器等,并开发核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青海省

加大盐湖资源开发的科技攻关力度,积极推进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大力推进利用反浮选冷结晶工艺生产氯化钾、利用高效分离工艺生产碳酸锂、利用钾光卤石脱水和水氯镁石脱水工艺生产电解镁的技术,发展以镁、锂、锶、硼等元素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大力发展轻金属新材料。积极研制和引进硼、锂、镁、铝系列产品的加工技术,重点发展高强度镁基合金、高强度铝基合金、超强度改性工程塑料、超柔性玻璃、高磁性锶镁、锶铝合金及其下游产品,加工增值,延长产业链。加快发展生物工程制品。利用显得生物技术发展高类别生物药品和脱毒马铃薯、双低杂交油菜等生物良种,推进彩色明胶产业化。

宁夏自治区

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民族特色,加快培育一批市场潜力大的特色企业和产品,坚持高起点,运用新技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争取迅速形成新的支柱产业,抢占市场制高点,带动整个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持续快速发展。要突出发展“清真”系列的乳制品、肉制品等绿色食品,建成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清真”食品加工基地。进一步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发酵酿造业、水产果菜加工业和粮食加工业。结合生态建设和国家现代化科技中药材种植基地规划,发展沙生中药材为主的特色药材基地,运用高新技术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生产高效、无副作用的特色系列药品和保健品。充分发挥宁夏发展天然气化工和煤化工的优势,开发、生产高附加值的天然气精细化工产品,建设83万吨煤基二甲醚项目和137万吨煤炭间接液化项目,争取逐步把宁夏建成我国西部重要的天然气化工和煤化工基地。重点发展钽铌铍等特种稀有金属材料及其产品,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积极发展铝镁合金及其深加工产品,以及碳化硅、高技术陶瓷、稀土材料及其制品,新型特种建筑材料等,重视发展高技术含量的煤炭深精加工产品。

6、科技需求与任务

振兴地方经济,保障社会安定团结是摆在西北地区各级政府面前的艰巨任务。为了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地方政府把加强科技合作,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攀亲结缘,作为提高地方科技水平、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三省区希望加强与中科院科技合作,通过引进技术、人才,加速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例,使科技进步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加大。目前,甘肃、青海两省已先后与中科院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一些地区(市)也与兰州分院签定了科技合作协议。地方政府希望兰州分院发挥作用,当好院地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因此,院地合作工作是新形势下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7、院地合作的困难与问题

兰州分院地处西北,几十年来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也得到地方政府和人民的关心和支持,科技事业不断得到发展。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分院各单位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对地方的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与社会所期望和要求的目标尚有较大距离。分析目前院地合作工作面临的困难,从客观因素方面,主要存在着:受所处地域状况制约,自然环境恶劣、地域边远,地方经济基础薄弱、政府科技投入能力有限,企业经济效益差、技术创新和风险投入意识滞后,经济欠发达、市场机制意识薄弱等方面的问题。对于院属研究所自身,则主要是学科方向和科技人员构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成果推广转化资金以及继续完善成果的必要条件,适宜市场需要的成熟技术较少。就研究所而言,主观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思想观念上,对于科研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战略需求的认识高度还远远不够、尚未使所有的科技人员都能够具有自觉意识;对科研成果做系统深度研发不够、缺乏成熟配套的应用技术和成果,抓成果转化的力度不够、产业化进展缓慢;管理和运行机制仍然未调整到位、所办企业尚未真正实现法人治理结构,缺乏现代企业专业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市场开拓能力弱;分院缺乏必要的支持条件和手段等。分院在院地合作工作的组织过程中,感觉到科技人员和地方企业的积极性不高,院地合作也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效果,与发达地区的科技合作相比差距较大。

二、院地合作的定位

近年来,兰州分院着眼于地方的区域经济结构和自然资源特色、着眼于地方经济发展中关注的热点和需求,全力以赴推进与地方的科技合作,逐步扩大了合作的区域和领域。分院各研究所进一步注重以学科特色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加强高技术研究,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探索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共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西部地区面临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兰州分院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如何发挥科技优势,在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技术支撑作用,成为增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生力军,是地方向各科研院所提出的要求。

分院作为中科院派出机构,加强中国科学院与地方的联系与合作,协调院属单位采取各种方式开展院地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是进一步强化的工作职能。分院的地位与存在必须通过工作成效体现,进而得到院地双方的认可。因此,兰州分院要进一步总结过去,分析差距,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找准结合点,在两个层面上开展工作。一是组织科技力量积极承担地方任务,为地方输送科技成果和培养人才,把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经济增长点作为目标,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二是要进一步探索各种有效的形式和机制,有重点地与地方政府、企业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努力为研究所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研究所的产业开发成为地方经济增长链条中的一环,为地方经济指标的增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院地合作战略目标与重点

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制定的 “十五”期间经济、科技发展规划是兰州分院开展院地合作的基本依据。在今后的院省合作中,兰州分院的指导思想是除依照甘肃省与中科院科技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和青海省与中科院科技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以及合作协议提出的重点领域开展工作外,还将努力推进与宁夏自治区的合作。要紧紧围绕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宏观战略设想,结合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和中科院西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并且紧紧围绕地方以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的思路,以地方需求为目标,突出重点,发挥研究所的学科、人才优势,做好人员组织和技术集成,逐步推进。

科技合作的重点领域

1、基础设施建设

●青藏铁路、公路建设中的基础理论和工程、设施中关键问题技术研究攻关、试验示范和推广

●建筑物润滑减震防护涂层技术开发示范推广

●水电发电设备的抗蚀减磨技术

2、生态环境建设

●退耕还林草生态恢复与草畜产业化技术开发与示范

●节水抗旱优良树种、草种的引种示范、品种筛选

●荒漠化、盐渍化防治技术示范与推广

●滑坡、泥石流、冰雹、沙尘暴等灾害监测预报、防治技术示范推广

3、资源开发利用

●石油天然气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相关技术研究开发

●油气资源储量勘探开发

●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中、藏药动植物资源开发、药材种植GAP基地建设

●中药现代化与中药新产品开发

●有色冶金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开发、深加工技术

●煤炭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引进

●新型建材生产技术

 

4、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精细化工新技术、新产品开发

中药生产新技术、新产品开

机械加工设备技术提升

●工业机械设备、装置减磨降耗

●自控技术、信息网络系统、数据库建设

●工业烟气处理、环境污染治理

 

5、农业结构调整

●优质小麦、玉米、马铃薯新品种示范推广

●辐射育种技术开发、品种选育

●高效节水经济型农业高新技术集成示范推广

●设施农业蔬菜新品种培育、无公害技术示范推广

●农产品保鲜、深加工技术、新产品开发

●马铃薯淀粉综合利用技术开发

●草、畜产业结合、经济饲养技术推广

 

6、科技咨询、人才培养

●情报信息检索咨询服务

●研究生教育

二)科技成果产业化群体

中科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实施推动全院高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工作与经济需求接轨,兰州分院各所在创新方案中明确了产业化发展的格局和战略目标。“十五”期间,通过扩大合作,优势互补,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化将实现较大的发展。根据研究所特点,兰州化物所将逐步建立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特种润滑防护材料、资源高值化3个产业化基地和环境保护产品产业化实体,形成四个高技术产业化群。西北高原生物所将进一步加强中药现代化的研究与合作开发,加快“唐古拉藏药产品产业化”和“西藏藏药种植基地”两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进而实现新药产品的规模化生产。由青海盐湖所承担的“青海盐湖提锂及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也获批准,将实现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工业化突破。这些目标实现后,兰州分院将会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技术企业,这些企业将实现社会产值30—40亿元,成为地方的经济增长点。有代表性的是:

1、以兰化所与白银市政府共建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白银希科公司的农医药中间体和精细化学品产业化为目标,以X-CT造影剂碘海醇、高碳醇催化剂、高效柴油降凝剂等产品为代表,逐步扩大生产能力,经过3-5年的发展,至2003年实现产值1.5亿元、2005年实现产值3亿元,研究所所占份额分别达到4500万元和1亿元。公司将积极争取在5年内实现上市。

2、以兰州化物所和天水海林轴承厂为主要发起人,组建的甘肃海林中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在天水建立生产和销售JS系列卷制自润滑材料与部件、金属基自润滑材料与部件和镶嵌自润滑材料与部件等高性能稀土自润滑材料与部件的生产基地。公司三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在3年左右的时间,将达到生产、销售一亿元左右,争取在2005年实现产值3亿元以上。将积极争取在国家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被确定为国家轴承出口基地企业。新型高性能稀土自润滑材料与部件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对于提升我国基础工业水平,实现高技术创新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近物所加快烟气治理环保技术产业化研究开发的步伐,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实现工业应用示范目标。

4、唐古拉药业藏药产业化项目完成建设任务后将形成GMP标准化车间和藏药新产品工业试验基地,公司各类药品初步达到年产片剂5000万片、胶囊5000万粒、颗粒剂3000万袋、口服液1500万支的生产能力。

5、青海锂业公司经过完成基地建设和技术攻关,将实现碳酸锂、硼酸、硫酸钾综合开发产业化,形成年产碳酸锂3000吨、硼酸2500吨、硫酸钾25000吨的生产能力,对青海省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加快建设“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在院高技术局的推动下,以兰化所为基础的高技术园区将以精细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生态恢复材料与技术、环保技术等五大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在白银市形成新的亮点,促进区域经济得到新的发展。园区已开始基础建设。

7、近代物理所加快重离子治癌的机理研究和相关技术、装备的研制与开发,积极为建设国家治疗中心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实现科研工作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事业共同发展的目标。

除此, 2001年底各单位已基本完成了企业改制工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一些中小型科技企业将会进一步得到发展。以食品真空冻干技术和装置、油水分析仪器仪表、核辐射技术应用、沥青烟气静电除尘技术、润滑技术与材料、化学分析、分离技术与仪器、农业新技术等为代表的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推广将会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院地合作实施计划

1、解放思想 、推进产业化发展

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是院地合作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尤其希望兰州分院各所能有突出作为。因此,加快企业建设步伐,使企业做强做大,实现“十五”预期经济目标是有关研究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分院要进一步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各种方式和途径,促进与地方各种生产要素、有效资源的结合,帮助各研究所做好技术开发工作,使优势企业快速成长,为实现研究所的产业化目标和经济指标奠定基础,为地方经济增长做出显著贡献。兰州分院部分研究所的发展目标是:兰化所经过5年发展,在2005年达到控股、参股企业实现社会产值10亿元以上,为甘肃GDP增加1%。盐湖所通过青海盐湖提锂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实现预期产值达到20—30亿元,为青海省GDP增加7个百分点。

2、加强面上工作把院地合作推向新阶段

兰州分院要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对地方经济起到支撑作用、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的调查研究工作,准确把握对科技的需求,结合院属研究所的学科和技术开发领域,组织区域性跨学科、跨单位的协作攻关和技术引进,按照市场机制实现科技与经济的融合。要进一步探索合作的有效形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互访、考察和交流研讨等方式,加强院地双方的交流,并且要加强各分院之间的协作。另外,积极主动寻求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指导,按照区域特点有选择性地促进各研究所的科研项目和技术成果与地方、企业的科技目标、产业方向和技术需求保持一致,成为地方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的重要依靠力量。

按照中科院划定的院与地方省市合作中的区域分工,根据三省区的资源状况、经济水平和科技需求,分院近期仍将重点放在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企业技术改造提升和新产品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等方面。除做好一般性成果推广外,要在重点合作地区结合地方资源比较优势,形成有区域特色的合作方向,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有选择地培育和发展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市场前景广阔的科技合作项目,促进院地合作在更高层次上扩大规模、增加效益。要做好地方部门、企业与院有关单位的协调工作,促进合作关系和成效。另外,组织专家积极参与关系区域发展的重大项目论证,为地方科技和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在合作的地区,继续抓好生态环境治理和农业产业开发、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引进等方面的工作。2002年,张掖地区重点组织落实的项目是:山丹县脱毒马铃薯推广种植15万亩,实现农民增收1亿元的目标,肃南县 “狼毒” 毒草治理技术的大面积示范推广15万亩,为天然草场恢复提供技术支持。在定西地区做好岷县等三个重点县优势道地中药材GAP产业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多渠道争取经费支持。在中药资源利用和新产品开发方面促进有关研究所与甘肃重点企业的合作。除此,为白银公司、酒钢公司等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推荐引进所需技术成果和相关领域专家,有选择性的组织企业到院属有关所对口交流,促进技术合作。

向地方选派科技副职是加强院地合作工作的有效形式。科技副职工作在基层第一线,是发挥院与地方联系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的突击队。中科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更加明确了他们的作用,给予科技副职人员极大的鼓舞。分院将依靠选派在甘、青、宁、西藏、内蒙等省区的近20名科技副职,共同做好科技合作工作。除了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外,还要协助他们做好院内外的联系、协调等服务工作,为成果转化创造条件。分院派出的科技副职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努力工作,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培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推进了地方科技进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地方政府和群众的赞誉,为分院今后继续选派科技副职奠定了基础。分院要进一步做好科技副职的选派和换届工作,使他们有用武之地。

分院要通过进一步改革创新,精干队伍,提高效率,用好有限资源,使院地合作工作不断上新台阶,在为地方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3
电话:0931-2198855 E-MAIL:czw@lzb.ac.cn
地址:兰州市天水中路6号
620102020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