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内部资源ARP系统登陆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活动动态  
  相关文件  
  领导讲话  
  活动简报  
 
 
 
  图 片 库
 
  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首页 > 专题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活动简报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第37期)
2009-06-26 | 编辑: | 【  

       兰州分院深入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811月16日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大力提升润滑材料研究新水平

——记“神舟七号飞船应用系统固体润滑材料空间试验”项目团队

 

2008925,伴随着“神七”飞船问鼎苍穹,由中科院兰州化物所承担的“神舟七号飞船应用系统固体润滑材料空间试验”项目进入了外太空试验阶段,这是我国第一次开展固体润滑材料的外太空暴露试验。928日,随着神舟七号飞船顺利返回地面,由航天员翟志刚在出舱活动过程中取回的固体润滑材料试验样品也被带回。106日,试验样品正式在兰州启封,目前,科研人员正对试验样品用电子显微镜及光电子能谱进行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的分析。

兰州化物所此次负责承担的“神舟七号飞船应用系统固体润滑材料空间试验”项目,于2002年开始可行性论证,于2005年正式启动。由该所所长、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维民研究员总体负责,先进润滑与防护材料研发中心副主任翁立军研究员主管设计,与中科院光电研究院联合组成了近20人的研究团队,利用神舟七号飞船舱外平台提供的技术条件,重点开展原子氧和紫外辐射对固体润滑材料结构和性能影响以及失效破坏机制的研究。项目总体负责人刘维民研究员和主管设计人翁立军研究员均为中共党员,在承担任务过程中,他们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项目组所有成员加班加点,克服研制任务周期紧、人机工效学设计技术基础薄弱的问题,在型号任务规定的研制周期内完成了相关的研制任务,为设计满足未来航天员空间舱外试验装置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在项目完成过程中,项目组成员本着“立足地面,空间验证”的宗旨,建立了针对固体润滑材料的材料级地面空间环境模拟试验考核装置,通过空间飞行试验验证,对地面模拟试验条件进行完善。基于多种试验考核建立有效的润滑材料试验考核方法及手段,以获得低地球轨道环境对固体润滑与防护材料性能、结构、失效破坏机制的影响规律,进而开展高可靠、抗侵蚀、长寿命固体润滑与防护材料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将为发展具有良好耐空间环境特性的新型润滑防护材料技术,满足我国航天发展对先进润滑材料的需求以及长期稳定运行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建设提供技术基础。

  鉴于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周期的约束条件,要求试验样品可在较短的试验周期内取得有效的试验结果,要求确定的试验样品在原子氧环境中应有不同程度的反应,以便判别试验的效果。要求试验样品及其空间试验过程中可能形成的反应产物对航天员健康不产生威胁。同时要求选取的样品在本项目试验周期内应可明显反映原子氧等环境因素对固体润滑材料的影响效应并具有代表性。为此,兰州化物所科研人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分析工作,最终筛选确定了311种试验样品。主要包括三大类:润滑薄膜系列,润滑涂层系列和自润滑复合材料。

  为适应神舟七号飞船飞行任务特点,研制具备可靠锁紧和便于解锁功能的试验装置是该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任务要求该试验装置在发射阶段能够将安装有试验样品的样品台可靠地固定在舱外,在出舱活动期间由航天员便利地解锁并回收样品台。为此,中科院光电研究院与兰州化物所联合攻关,在我国航天发展过程中尚无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经过2000多次反复试验验证,创新性地设计并研制了同时具备锁紧及解锁功能的试验装置,航天员只需要一只手四个动作,就能便利地将试验装置取下并回收。

  神舟七号飞船应用系统固体润滑材料空间试验项目是我国首次由航天员在飞船舱外开展的空间材料试验项目,该项目所获得的固体润滑试验样品也是我国首次暴露于太空环境并成功回收的空间材料试验样品。该项目的圆满完成将成为我国空间材料研究,特别是润滑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空间润滑材料研究跨上一个新台阶。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3
电话:0931-2198855 E-MAIL:czw@lzb.ac.cn
地址:兰州市天水中路6号
620102020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