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角
【甘肃科技报】第五届全国矿物材料学术与技术交流会召开 400专家学者共绘矿物材料新蓝图
甘肃科技报社融媒体中心张掖讯(记者 张云文)8月8日,第五届全国矿物材料学术与技术交流会暨第二十三届全国非金属矿加工利用技术交流会在张掖市开幕。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400余名专家学者、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矿物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
大会由中国硅酸盐学会矿物材料分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河西学院联合主办,甘肃省黏土矿物重点实验室、河西学院化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等单位共同承办,汇集了国内矿物材料领域的顶尖力量。会议以“科技赋能、绿色创新、协同发展、产业升级”为主题,旨在搭建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平台,促进矿物学、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等学科的深度融合。与会专家将围绕矿物结构精准调控、复合功能协同增效、低碳制备工艺等前沿方向展开研讨,力求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推动矿物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维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会长潘东晖,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腾宇,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涛出席会议。中国硅酸盐学会秘书长晋占平,中国硅酸盐学会矿物材料分会理事长郑水林,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周峰,河西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广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爱勤主持。
大会依据矿物的材料维度属性分类设置了零维及三维、一维、二维、混维矿物材料结构、性能与功能应用四个分会场主题。旨在搭建跨学科交叉融合平台,促进矿物学、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等领域的深度交流;聚焦“绿色制备-功能设计-智能应用”全链条技术体系,研讨矿物结构精准调控、复合功能协同增效、低碳制备工艺等前沿方向,助力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通过举办专题高层论坛和研讨会,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构建从应用研究到产业转化的通道,为推动我国矿物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开幕式后,刘加平院士和张联盟院士团队成员分别作了《硅铝酸盐低碳水泥基材料》《石英产品高端化技术与高值化应用》的特邀报告。
本次大会为期两天,预计将进行20场大会邀请报告。同期召开第十七届中国凹凸棒石高层论坛和凹凸棒石创新项目交流会等活动,为与会者提供充分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旨在促进硅酸盐矿物材料科学技术创新发展、非金属矿深加工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矿物功能材料及非金属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领域,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矿物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资源可利用性及环境友好特征,在新能源、电子信息、环境治理、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新材料领域的重要增长点。在全球“双碳”战略的引领下,资源利用模式革新加速推进,矿物材料的高效高值利用已成为破解资源约束、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的关键。中国硅酸盐学会矿物材料分会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全国矿物材料学术与技术交流会,有效推动了我国矿物材料领域的学术交流与产业协同发展。本次大会是该系列会议首次在西部地区举办。
会议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盛会,碰撞思想的火花,激发智慧的源泉,架设合作的桥梁,为矿物材料的应用开辟新赛道、开拓新领域、培育新动能,共同绘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矿物材料发展蓝图。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9I_nDwtc2f7dZ6zLHlLB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