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视角

传媒视角

寒旱区科普网络天空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发表日期:2010-02-03来源:放大 缩小
  本报兰州讯(记者  王进东)日前,由甘肃省科技厅组织,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主持,邀请有关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张耀南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寒旱区网络科普天空的研究与开发”项目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
  据悉,寒旱区网络科普天空是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虚拟体验、虚拟实践、视频讲解等的优势,将寒旱区资源、环境、生态、工程建设等学科研究的问题、成果、过程,转化为图文并茂、动画演示、视频讲解、虚拟体验、虚拟实践的科普内容。根据科普栏目、虚拟体验馆、虚拟实践中心、视频等传播方式的特征,以点状知识、线状知识、面状知识组织科普内容,以网络传授、体验、参与、交互等方式传授给广大受众,让受众了解寒旱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建设中的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思考、假设、求证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形成寒旱区网络科普传播、共建平台以及科普信息交换的中转站。
  据张耀南研究员介绍,寒旱区网络科普天空建立了15个寒旱区相关的科普栏目。主要围绕寒旱区的环境、生态、工程、经济建设等,已经建立了普氏原羚、青藏高原、冰雪、冻土、沙漠、水资源、生态、内陆河、自然灾害、雷电、百家论坛、南北极、穿越青藏、沙漠探险、 雷电实践中心、极限火车等15个栏目。形成了2000个资源展示页面、5000个可使用图片、250个可使用动画、200个可使用视频的共享科普资源。
  成果鉴定委员会专家认为,该项目利用信息技术将寒旱区的科学问题以及研究成果,转化为多种表现形式的科普内容。技术路线正确,平台结构合理,技术手段先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并形成了寒旱区科普资源搜集、制作、发布、传播、管理以及公众参与科普共建的平台及寒旱区科普信息交换的中转站。在寒旱区科普信息资源建设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寒旱区网络科普天空共建共享平台的建成,将为广大科普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网络科普收集、制作及发布平台,建立了一个科普资源交流环境。为广大科普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科普资源服务。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