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况 >> 大事年表

大事年表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2018年大事记

发表日期:2020-01-14来源:放大 缩小

       一  

  1.3     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电子云概念以及通过洛伦兹变换性质研究了电子涡旋束流的角动量性质,并结合不同外电场、磁场首次提出了操纵电子涡旋束流及其角动量的方法。研究人员指出电子涡旋束流相关性质的研究可以推广到正电子或者是强子的涡旋性质研究。相关的操纵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原子物理、材料物理以及高能核物理的相关研究。 

  1.8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赖远明,973首席科学家马巍领衔的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现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创新团队获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纳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授奖序列,是中国科学院唯一获得该奖项团队,也是甘肃省首次获得该奖项。 

  1.12     兰州大学党委书记袁占亭、校长严纯华院士与兰州分院院长王涛、分党组书记兼副院长谢铭一行就切实深化新时期双边合作进行了座谈研讨,达成广泛共识。王涛表示双方尽快建立一种沟通的机制,签署更细更实的合作协议,推动双方全方位的合作,实现科教融合双赢的结果,发挥集中作战的优势,互通有无,争取国家实验室建设,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16     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从QCD求和规则出发,全面考虑微扰和非微扰贡献,系统研究了奇特胶球性质并取得了进展。胶球是量子色动力学(QCD)预言的一类特殊的微观粒子,完全由胶子构成。虽然QCD预言胶球一定存在,但是由于大部分胶球的量子数与普通介子类似,导致迄今为止实验上还没有完全确定的胶球信号。而奇特胶球具有与普通介子完全不同的量子数,目前认为在实验上最可能被分辨出来。因此对于奇特胶球的性质研究非常重要。 

  1.17     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第一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武威召开。联盟理事长肖国青在讲话中指出,武威医用重离子加速器项目取得重大进展,装置设备和软件的检测任务基本完成;加速器运行性能稳定,不同能量的碳离子束性能超过了设计指标;通过大量的细胞和动物试验确定了十几种肿瘤细胞系的相对生物学效应值,对自主发展的剂量模型进行了检验,并与国际上目前使用的日本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自主发展模型与日本模型得出的剂量结果一致,验证了武威医用重离子装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18     “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gh Intensity Heavy-ion Accelerator FacilityHIAF)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hina Initiative Accelerator Driven SystemCiADS)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发改高技[2018]137号和138号),这标志着两装置正式进入了设计建造阶段。HIAFCiADS项目的建设,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一部分,为我国核科学基础研究、加速器驱动的先进核能系统及核技术应用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1.23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申报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培养点经中国科学院大学第四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 

  1.25     甘肃省科学技术(专利)奖励大会在兰州召开,隆重表彰2017年度为甘肃省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兰州分院系统共有11项科技成果荣获嘉奖,中国科学院院士、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魏宝文被授予甘肃省科技功臣奖,甘肃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冯起研究员代表受表彰奖励的科技工作者作大会发言。获奖的11项成果中,以兰州分院为推荐单位的占据5项。其中,西北研究院主持完成的“河西走廊绿洲边缘雨养植被建植及管理的生态水文调控技术”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持完成的“低品位凹凸棒石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应用”获得技术发明一等奖、“石墨烯基功能材料的制备、结构调控与应用基础研究” 获得自然科学二等奖;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为专利权人的“电磁铁线圈的制造工艺”获得专利三等奖。此外,由院士推荐的西北研究院主持完成的“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学”获自然科学一等奖;西北研究院参与完成的“基于水分平衡的低覆盖度治沙理论及其防风固沙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获科技进步一等奖、“祁连山区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变化趋势的影响研究及其应用”获科技进步二等奖、“青藏高原东北侧强对流天气探测及人工防雹作业关键技术应用研究”获科技进步三等奖,近代物理研究所参与完成的“多线束放射治疗肺癌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或科技进步二等奖;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为共同专利权人的“一种非晶态硫化镍的制备方法”获得专利三等奖。 

  1.26     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分子动力学研究组科研人员利用新型的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可以高效探测低能电子和碎片离子,开展了Ne团簇的电子电离解离实验,并在原子间库仑衰变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30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对天山山区气候变化及其对不同流域冰川和径流影响研究并获得进展。通过对天山山区气候变化特征、径流变化特征及不同流域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估算研究,对于了解气候变化对天山地区水资源的影响及探索未来冰川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1.31     甘肃省政协副主席郝远到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甘肃数据与应用中心调研并召开座谈会。西北研究院院长王涛、高分专项甘肃中心主任王建等参加调研。 

    

  2.1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康世昌团队,在祁连山西段老虎沟12号冰川开展观测研究,并在云对冰川消融影响评估研究方面获进展。该项研究为进一步准确评估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确切思路。研究表明其中,云对冰川消融有不可忽视影响。 

  2.5    兰州分院召开2017年度党员领导人员民主生活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张杰出席会议。兰州分院院长王涛、分党组书记兼副院长谢铭、副院长兼分院机关党委书记吴建刚、纪检组长宋文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谢铭主持。兰州分院分党组围绕会议主题,认真落实“三对照”“三联系”要求,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建议,从“六个方面”认真对照检查,剖析问题根源,明确整改目标,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为扎实有效地履行好兰州分院主要“八项职能”,推进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相关工作和“一三五”规划提供保障支撑。 

  2.5-6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张杰院士在近代物理研究所以《初心、使命、荣耀:以“四个率先”引领科技强国建设》为题作十九大精神主题报告。报告由兰州分院分党组书记谢铭主持。近300人参加了报告会。6日,张杰一行调研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并赴近代物理研究所看望魏宝文院士。 

  2.7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康世昌团队在青藏高原祁连山西段老虎沟12号冰川开展了雪冰中可溶性有机碳吸光性变化研究并获得突破进展。该研究明确了雪冰消融过程中DOC的吸光性和辐射强迫的动态变化,加深了对DOC在雪冰消融贡献方面的理解。研究结果表明,在精确评估吸光性杂质对冰川消融的贡献中,不能忽略雪冰的融化而导致的DOC吸光能力和辐射强迫的改变。 

  2.9    近代物理研究所在HIRFL加速器上首次成功加速能量为12.5MeV/u181Ta31+束流,为国内外30多家用户的单粒子效应及辐照实验提供了累计超过200小时的束流,填补了国内单粒子效应实验工程关键考核点空白。 

  2.12   近代物理研究所先进核能材料研究室的研究人员与电子科技大学、密歇根大学及伦斯勒理工的合作者首次提出了新的针对核材料中辐照损伤研究的自适应加速分子动力学方法(Self-adaptive accelerated molecular dynamics)。相对于经典分子动力学方法,这种新方法首次将模拟辐照损伤缺陷演化的时间尺度从纳秒(ns)扩展到秒、分钟及小时,极大地提升了核材料辐照损伤模拟研究的效率,并可以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利用该方法,首次实现了Fe-He系统快慢耦合、He泡长时间扩散及生长过程研究,揭示了在He泡的无规则运动过程中瞬态间隙子辅助扩散是其主要机制的新理论解释。 

  同日, 近代物理研究所先进核能材料研究室科研人员在LBE中氧含量控制与测量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以Y2O3-ZrO2YSZ)、Bi2O3Pt/Mo为基本材料,自主成功研制出可靠性高、准确性好、稳定性优良的氧传感器,在LBE环境中对该氧传感器进行了严格的测试试验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以此传感器的测量数据作为反馈信号进行了LBE中氧含量控制研究,氧含量从饱和值分别控制到了logC0(wt.%)=-4-5-6-7-8,最低达到了-12 

  2.13   在甘青两省“两会”上,兰州分院院长、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院长王涛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晓红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兰州分院分党组书记、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党委书记谢铭和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邓小川分别再次当选甘肃省、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张耀南、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苏建平分别当选甘肃省、青海省政协常委。此外,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玉虎,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刚、宋焕玲,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陈国俊、祝忠明、高艳红当选甘肃省政协委员;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李发福、周园、戈桦、李武,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所长张怀刚、副所长魏立新、研究员王洪伦当选青海省政协委员。 

  2.24   近代物理研究所和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武威碳离子治疗系统在前期完成电气安全、电磁兼容、环境试验和软件检测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了均匀扫描的性能检测,全部指标达到或超过设计指标。 

  2.27   中国科学院与甘肃省合作的“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项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甘肃省武威市召开。会议由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强主持,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相里斌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分别听取了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科院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武威市及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项目推进情况工作汇报,深入讨论了该项目落户武威的总体规划。会上,相里斌还为新成立的中科武威新能源研究所授牌;甘肃省教育厅、中科院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武威市政府签署了联和办学共建武威职业学院“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协议。 

  2.28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室、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冉有华、李新、程国栋团队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热退化研究方面获新进展。研究得知,目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总面积约在111.13万至127.97万平方公里之间,且以非常暖(Very warm)多年冻土为主。多年冻土的热退化可能对基础设施安全、生态系统弹性、水质及全球和区域气候产生重要影响。该研究可为寒区工程设计、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等提供科学参考。 

    

  3.2    兰州分院举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主题活动,专题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兰州分院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分党组书记、副院长谢铭主持。会议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为广大党员干部上的“政德”课,摘要学习了“功成不必在我”等重要讲话精神,联系实际发言交流。会议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 

  同日, 近代物理研究所马新文研究员课题组的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的重离子冷却储存环CSRm首次开展了类铍40Ar14+离子的双电子复合精密谱学实验。实验中不仅测量到了2s22s2p的所有双电子复合DR共振跃迁,还观测到了非常强的2s22p2三电子复合TRTr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奇异跃迁的贡献。此外,实验还首次得到了专门用于天体等离子体模型的等离子体速率系数,并且与不同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对比。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三电子复合TR在电子离子复合低能段的贡献甚至超过DR,澄清了不同理论模型的适用范围,为天体等离子体模型提供了基准数据,并且为在重离子冷却储存环CSRe上和未来大型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上开展高电荷态离子双电子复合精密谱学实验开展原子物理和核物理交叉前沿研究奠定了基础。 

  3.9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化学与材料实验室阎兴斌研究员课题组和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相关研究人员合作,在锂空气电池中锰基氧化物电催化剂研究取得系列进展。该综述工作全面总结了锂空气电池的反应机理,根据锰基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和锰元素的化学价态分类,系统全面地阐明了氧化物的设计策略、晶体结构、化学组成和微观物理参数等因素对其氧还原/氧析出活性以及锂空气电池整体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锰氧化物电催化剂在锂氧电化学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科学挑战,并提出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机遇,从而为设计高效的锰氧化物电催化剂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 

  3.24   兰州分院系统召开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西北高原生物所党委书记、所长张怀刚、青海盐湖所党委书记王萍、近代物理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袁平、兰州化学物理所纪委书记、副所长张长春、西北研究院院务委员、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小军、西北研究院研究员、内蒙古库伦旗副旗长张铜会与兰州、西宁地区院属各单位扶贫工作部门负责人、各单位派驻扶贫点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长与扶贫干部等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农业科技办公室(扶贫办)韩永滨副研究员应邀专程参加会议。会议由兰州分院副院长、机关党委书记吴建刚主持,兰州分院分党组书记、副院长谢铭讲话。兰州、西宁地区院属各单位汇报了各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帮扶工作进展,总结了各自的成功经验和特色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重点交流了下一步深入推进扶贫工作思路计划。各帮扶点的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就一线工作的感受体会、工作经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3.27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研究院刘超研究小组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基于羰基化合物转化的有机硼化学开展研究工作,成功发展了醛、酮类化合物的直接催化脱氧双硼化转化体系,为新型有机偕二硼的合成提供了新的途径。 

  同日,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实验室阎兴斌研究员课题组利用预先嵌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方法改变MXene的电子特性,使得Ti3C2Tx MXene展示出较高的镁离子存储容量。这项研究赋予了MXene材料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又一个新应用,同时,也为镁电池的正极材料提供了新的选择。 

  3.29   在中科院科技网络服务计划(STS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成功解决了低温下脱硝催化剂抗硫、抗水性能差等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宽工作温度脱硝催化剂技术,建成了21000/年的宽工作温度脱硝催化剂生产线,形成了200300℃范围的宽工作温度脱硝催化剂整套生产技术。目前已在焦化、玻璃、导热油炉等行业完成20余套脱硝工程的建设与运行,实现了宽工作温度脱硝催化剂技术的产业化与工业应用,为合作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圆满完成了科技服务目标。 

    

  4.3    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在西宁隆重召开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索有瑞获2017年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 

  4.8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在青藏高原植物适应与进化学科组在绣线菊属进化历史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发现,第四纪气候波动造就了两种绣线菊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两种绣线菊在末次盛冰期时退缩至高原东南部,而在间冰期时又扩散至更高海拔的高原台面,正是这种收缩/扩散的循环往复,加之高原隆升共同造就了两种绣线菊的现今遗传分布式样。高原隆升及冰期气候波动是两个物种种间分化和种内居群间的主要原驱动因子。 

  4.9-1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和中国科学院党组的要求,兰州分院系统在中共甘肃省委党校举办了第二期处级及以上领导人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轮训班。兰州分院系统各单位共37人参加了本期轮训。 

  4.13   甘肃省委副书记孙伟调研近代物理研究所。孙伟对近代物理所在核物理基础研究、加速器相关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方面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对重离子治疗项目的进展十分关注。期望近代物理所进一步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强与地方及企业的合作,形成融合发展良好格局,把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积极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4.16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药理与安全性评价研究学科组近期研究发现,肠道中的L-半胱氨酸对中药朱砂和藏药佐太中主要汞化合物——硫化汞中汞的溶出具有pH依赖的促进作用。研究对于以中药朱砂和藏药佐太为代表的含汞传统药物的质量控制、安全服用方法及其汞的肠道吸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4.19   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组织召开“祁连山国家公园研究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座谈会。兰州分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大学、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等科研院所、高校及省直部门单位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曹天民主持。 

  4.20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活性结构明确的多相催化材料创制取得新进展,成功获得了催化材料整体结构和活性结构都明确的多相催化材料,为均多相催化材料的融合提供了一种方法,为活性位点和结构明确的多相催化材料的精准和可控制备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4.23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高艳红团队对适用于青藏高原地区的陆面风蚀耦合模式进行优化,通过数值模拟手段有效模拟了青藏高原沙漠化现象、近几十年变化趋势及其变化机理。该研究首次揭示了青藏铁路沿线土壤风蚀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变化机理。 

  4.25   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强到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重点调研了“高分系统”落地甘肃相关工作的推进情况。全国人大代表、西北研究院院长王涛等参加调研。黄强强调,要集结西北研究院强大的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手段,以祁连山生态环境监测为起点,逐步对全省所有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保护、管理等领域进行全方位信息化建设,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信息化手段打造“甘肃省高分数据综合应用平台”,并最终成为“数字甘肃”的重要组成部分。 

  4.27   近代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武威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系统在全面完成检测后完成了第三方检测报告,这标志着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医用重离子治疗示范装置完成注册检测工作,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预计年底正式投入治疗。目前,武威医用重离子治疗示范装置经过技术研发、产品示范、医疗器械注册检测等程序后,正式启动临床试验,标志着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系统完成了从基础研究走向民生应用的关键阶段。兰州碳离子治疗系统已完成主体设备安装,开始调试。 

  同日,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材料表面界面课题组采用3D打印实现了纸基光热驱动器件的快速制备。为研究和应用智能机械、机器人等,实现其弯曲、变形与货物运送等功能提供了新的构筑方法和解决方案。 

  同日,我国首套空间摩擦学原位分析系统在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成功。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维民研究员主持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模拟空间环境下摩擦试验原位系统的研制”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结题验收评审并获得“优秀”。该项目成功地实现了模拟空间环境下摩擦试验原位分析功能,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以往空间摩擦学研究中大气环境对摩擦表面的影响,为准确获取模拟空间环境下摩擦试样的物理与化学信息提供了一种新颖而可靠的分析测试手段。 

    

  5.3    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陈青一行先后调研了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看望慰问了刘维民院士,走访了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看望慰问西北研究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室主任李新研究员。期望中科院兰州分院系统各单位能进一步贯彻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的相关决策和要求,紧密结合甘肃资源禀赋、生态多样性等特点加强科学研究,努力在祁连山保护、生态治理、资源与能源、新材料研究等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5.4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寇蕾蕾荣获2017年度甘肃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委书记张永华荣获甘肃省2017年度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荣获甘肃省2017年度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近代物理研究所CIADS团支部荣获甘肃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近代物理研究所司敏、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王波荣获2017年度中科院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近代物理研究所团委书记万宏富荣获中科院2017年度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委荣获中科院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近代物理研究所ADS团支部荣获中科院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同日,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左小安被授予第22届“甘肃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5.7   青海盐湖研究所基于青海察尔汗盐湖钾镁盐、老挝钾盐和西班牙钾盐等矿床特征提出了“凹口凸”钾盐成矿模式,蒸发岩沉积形态的变化决定钾盐最终的赋存空间。通过盆山周边地质及综合地球物理资料解译,研究目标区域内盐岩体剖面沉积形态,可预测钾盐埋藏位置,对具体找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5.9   近代物理研究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提供的碳离子束,对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修复的分子调控机理进行了研究,获得新进展,首次揭示了重离子介导的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 修复的关键调控机制,首次提出了NRF2PINK1成为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防治的潜在靶点,为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受牵连正常组织的精准辐射防护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5.13-19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兰州大学主办、兰州分院协办的 “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学术周”活动顺利举行,期间集中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所高层次专家学者60余人赴兰州大学开展一系列学术报告。51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张杰院士应邀做客兰州大学,以“未来已来 唯变不变——对新科技/产业革命的思考”为题与师生进行分享交流。报告会由兰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主持。 

  5.14   兰州分院举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主题活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联系实际研讨推进兰州分院精准扶贫工作,并传达了中组部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通知要求。兰州分院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分党组书记、副院长谢铭主持。 

  5.21-24中科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何岩到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进行调研,并深入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实地指导工作。 

  5.31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利用新型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开放的孔道结构、高的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结构,从MIL-125Ti)和ZIF-8入手,成功制备了结构稳固并兼具快速动力学特征的TiO2/C纳米复合负极材料和具有高比表面积的3D分级纳米多孔碳ZDPC正极,在NaClO4/EC-PC有机电解液体系,成功构筑了高性能新型钠离子混合电容器。 

    

  6.4    兰州分院分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扩大)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赖远明作专题报告,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兰州分院领导、机关全体职工、基建与后勤服务中心负责人、各支部(总支)书记参加会议。会议由分党组书记、副院长谢铭主持。赖远明重点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李克强总理在大会上所作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报告,传达学习刘鹤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就分院分党组贯彻落实两院院士大会精神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认真学习会议精神;二是充分提高思想认识;三是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四是扎实履行八项职能。 

  6.21-22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侯建国一行赴兰州分院调研党建和干部人才工作。侯建国听取了兰州分院分党组和分院系统内各单位党委基层党建和干部人才工作情况汇报,对各单位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与各单位党政正职进行了个别谈话,与青年课题组长代表进行了座谈,征求对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深入实验室调研各单位主要科研工作和创新成果,深入基层党支部了解基层党建工作情况。 

  6.26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在压力诱导摩擦塌缩实现超滑方面取得新进展。结果表示界面量子力学效应引起的零势垒超滑拓展了对“超润滑”概念的认识,丰富了超润滑的现有理论体系。这种普适性行为的发现为实现材料界面本征超滑提供了新的途径。 

    

   7.12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调研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马廷礼,甘肃省人大副主任陈克恭,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盟甘肃省委主委张世珍以及兰州分院、西北研究院主要负责人等陪同调研。丁仲礼期望西北研究院进一步深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用好用活现有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以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为统领,凝练重大科研方向,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促进重大成果产出,为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同日,  中科院科发局在兰州组织召开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弘光专项”——医用重离子加速器产业化项目阶段目标评估会。评估组认为:作为中科院弘光专项首批立项的唯一项目,在检测机构、医院、投资方、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项目团队奋力拼搏,完成了医用重离子加速器产业化项目武威示范装置检测和产业化平台公司注册,高质量超额完成了项目预期阶段性目标。评估组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阶段目标评估。 

  同日,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羰基作为双亲核试剂等价物为理念,首次成功实现了醛、酮化合物的碳硼化转化合成一系列官能化的二级、三级烷基硼酸酯。此研究利为用廉价易得的醛、酮等羰基化合物的转化制备烷基硼化合物为该类化合物的制备提供了新方法,同时也为羰基化合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7.16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奖励大会在银川市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咸辉等出席大会并向获奖代表颁奖。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生物土壤结皮形成机理、生态作用及在防沙治沙中的应用”成果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成果创新了我国沙害治理的理论与模式。 

  7.23   甘肃省科技创新智库联盟成立大会在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文献情报中心召开。会议由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来自甘肃省25家党政机关、院所高校、科技企业、行业协会、新闻媒体机构的40家智库代表出席会议,并自愿联合发起成立研究型科技创新智库群——甘肃省科技创新智库联盟。这是省内首个以科技创新为主旨的新型智库联盟。 

    

  8.6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召开党委、纪委书记任职宣布大会。会议由兰州分院分党组书记、副院长谢铭主持。谢铭宣读了《中共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分党组关于王齐华、张长春同志任职的通知》,王齐华任兰州化物所党委书记,张长春任兰州化物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8.18-19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调研兰州分院系统。张涛先后到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了解情况,分别在兰州分院、西北研究院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了兰州地区院属各单位的主要工作汇报。 

  8.21-25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何岩到西北高原生物所进行调研,并深入三江源生态观测站、藏北高原冰冻圈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青海东台吉乃尔锂资源有限公司实地了解情况。西北研究院党委书记谢铭,西北高原生物所、青海盐湖所有关领导分别参加调研活动。 

  8.30   受中国科学院党组委派,院党组巡视组采用“一托二”的方式巡视近代物理所和兰州分院。在动员会上,院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巡视办主任杨卫平作动员讲话,并宣读了巡视组组长授权通知书和组建巡视组通知;巡视组组长陈平平作巡视工作有关情况报告;近代物理所所长肖国青代表所领导班子作研究所整体情况报告;近代物理所党委书记赵红卫作研究所全面从严治党专题报告;兰州分院分党组书记、副院长谢铭代表分院领导班子和分党组作分院整体情况报告以及全面从严治党专题报告。动员会由兰州分院分党组书记、副院长谢铭主持。巡视组全体成员,巡视办有关人员,兰州分院领导班子成员及机关全体在职职工;近代物理所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工会常设主席团成员、各研究室组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党(总)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共260余人在近代物理所学术厅参加会议。 

    

  9.3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通过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甲烷通量(CH4 Flux)持续五年(2012-2016)观测,最终试验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甲烷—碳汇”。这一机理的提出改变了过去对多年冻土区冻土活动层冻融过程中单一状态的认识,被The Cryosphere责任主编Hauck教授点评为突破性发现,为其它冻土领域或区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9.5    甘肃省2018年“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工作动员会在兰州召开。会议对第14批“西部之光”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总结, 并为25名访问学者颁发证书,对即将赴外研修的第15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进行动员和培训。甘肃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中科院兰州分院领导、“西部之光”第1415批访问学者及相关单位领导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兰州分院分党组书记、副院长谢铭回顾总结介绍了“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总体情况,重点介绍了中央组织部、中国科学院在兰州联合召开“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实施20周年座谈会的主要情况和精神,通报了甘肃省科技厅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签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合作协议》及共同实施的情况。 

  9.6    兰州分院组织召开会议评审甘青蒙片区2018年度“西部之光”人才培养引进计划“西部青年学者”A类项目及团队项目的立项申请。评审会由专家评委会主任、兰州分院院长王涛主持,来自甘青蒙地区的18位专家评委参加评审会。 共遴选出“西部青年学者”A类项目36个,其中院内项目15个、地方项目21个;遴选出“一带一路”团队1个、“西部之光”交叉团队2个。 

  9.7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次报道了一种黏土矿物超亲电解液锂电池隔膜。研究表明,该黏土矿物超亲电解液隔膜对聚硫化物穿梭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较高的Li+电导率、快速的Li+转移、超亲电解液性和较高的热稳定性。将其应用于锂硫电池时,在循环稳定性、倍率性能和抑制自放电等方面均表现优异。 

  同日,近代物理研究所嬗变化学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利用即时-无冷却混合与微波加热相结合的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UC陶瓷核燃料小球;又采用Pechini型聚合螯合法成功制备了物相单一的UC粉末。该方法通过UC在原子水平的均匀混合,缩短了反应物之间的迁移距离,实现了在相对较低温度(1400°C)下制备UC粉末。该工作对低温合成包含PuMAs的碳化物燃料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9.14    “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揭牌仪式在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举行。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青海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刘宁,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亚平出席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副省长田锦尘主持。王建军和张亚平共同为“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揭牌。青海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于丛乐,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主要领导,省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张黄元等同志出席揭牌仪式。 

  同日,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西宁举行。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亚平,青海省副省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田锦尘出席会议,省科技厅、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环境保护厅、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和中科院下属各理事单位代表等参加会议。田锦尘主持会议,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宣读理事会成员名单。理事会一致通过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理事会成员候选人名单,田锦尘、张亚平当选为理事长。会议审议了《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章程(试行)》《理事会议事规则》、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建议名单,听取了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赵新全作的题为“中国科学院三江源研究院使命任务和展望”的汇报,与会代表就章程的相关内容及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讨论。严庆宣布了研究院领导集体。张怀刚任研究院院长,陈世龙、魏立新任研究院副院长,赵新全任研究院学术院长。 

  9.26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兰州分院院长王涛一行赴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调研定点帮扶科技扶贫工作。王涛与库伦旗党委书记高常亮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一起进行了座谈交流。座谈会上,西北研究院研究员、库伦旗挂职副旗长张铜会简要汇报了过去5年西北研究院在库伦旗科技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果,详细汇报了2018年工作进展情况。王涛表示兰州分院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库伦旗科技扶贫工作,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关键时期,将根据库伦旗的实际情况和科技需求,充分发挥科技与智力优势,精准发力,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使科技成果能够切实为库伦旗扶贫脱贫发挥作用。 

    

  10.12  甘肃省副省长张世在民勤县调研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项目时指出,各级各部门要抓好项目建设进度,同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积极衔接,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配套服务,加强配合,全力以赴支持项目建设有序进行。 

  10.13  中共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分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会议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结合实际领会安排贯彻《条例》。兰州分院领导参加学习;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会议由分党组书记、副院长谢铭主持。 

  10.16  2018年度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颁奖仪式在兰州进行。近代物理所外籍专家Yury LITVINOV(尤力˙李特维诺夫)教授获此殊荣,甘肃省副省长李斌为其颁发奖牌和证书。“敦煌奖”是甘肃省人民政府表彰为甘肃科技和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奖项。 

  10.19  近代物理所举行了新一届所行政班子宣布大会。院人事局局长孙晓明宣读了任免文件,并为离任所长肖国青同志颁发了荣誉牌。新任所长徐瑚珊同志代表新一届领导班子对肖国青同志及上届班子的辛劳与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表示将和全体职工一起奋斗,一起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将研究所的良好局面延续下去。 

  10.20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举行建所60周年发展战略研讨会及系列学术活动。 

  10.23  近代物理研究所在HIRFL加速器上首次成功加速能量为9MeV/u7Li3+束流,向国内2家用户的放射性核束物理实验提供了196小时的束流,为奇特核物理研究提供了关键的束流保障。 

  10.25  青海盐湖研究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弘光专项)“年产1万吨盐湖电池级碳酸锂”在青海省格尔木东台盐湖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与发展局组织的阶段评估。专家组认为,该项目试生产获得的碳酸锂产品主含量达到99.6%,形成了集工艺技术与设备选型和调整、工程设计、工程建设、工程调试与运转、项目推广为一体的应用体系,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要求的阶段性工作目标任务。新生产线扩充了盐湖电池级碳酸锂产能,实现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大幅提升,能耗成本进一步降低,为高镁锂比盐湖提锂生产提供了一条产业化成套生产装置,该生产线可复制,可推广。 

  10.30  在青海省委、省政府召开人才工作会议上,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索有瑞荣获荣 “青海学者”称号。  

  10.31  近代物理研究所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RIBLL合作组成员单位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HIRFL)的放射性束流线(RIBLL1)终端合作开展了7Be+209Bi核反应机制实验研究。HIRFL-RIBLL1首次为实验提供了高品质的低能7Be次级束流,其束流强度和纯度均达到了国际同类装置的先进水平,提升了我国放射性束物理实验装置的国际竞争力。 

  十一月 

  11.1   俄罗斯工程院公布2018年新增院士名单,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马巍研究员当选该院外籍院士。 

  11.6   武威医用重离子治疗示范装置开始实施临床试验治疗,标志着国产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系统符合国家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即将正式进入市场,这是最大型医疗器械国产化的重要里程碑。 

  11.9   青海盐湖所在抗腐性氯氧镁水泥应用研究中获得新突破。从实际应用看出,MOC混凝土在西部高寒、高盐渍地区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潜力,这不仅推动了盐湖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而且为高寒、高盐渍地区建筑材料的应用拓宽了思路。 

  同日,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性束流线(HIRFL-RIBLL1)上开展了三倍位垒能区的丰质子核9CPb靶上的弹性散射实验,获得新进展。研究结果发现:9C的弹性散射角分布显示库伦虹没有明显的压低,说明在破裂道对弹散道的耦合效应很弱,这与之前的8B弹性散射实验结果类似。CDCC计算表明:8B + p7B+2p两种价核子结构给出的弹性散射角分布差别不大,而破裂截面相差很大,这说明破裂截面对于价核子结构更敏感,对于理解价核子异同及其对核反应机制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参考价值。 

  11.19  五矿盐湖有限公司万吨级碳酸锂产品顺利下线,这标志着青海盐湖研究所与五矿盐湖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梯度耦合膜分离技术”在盐湖锂资源开发领域获得成功。项目的成功实施进一步推动了一里坪盐湖锂资源开发进程,同时也可为我国其它地区盐湖锂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对实现我国盐湖锂资源高效、绿色开发和资源循环利用,推进青海省千亿元锂电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29  甘肃省委副书记孙伟一行到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调研。 

  十二月 

  12.6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监察组组长、院党组成员孙也刚与甘肃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元平,就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继续支援甘肃高层次人才进行了会谈。 

  同日, 近代物理研究所与西安交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单位合作,实现了离子诱发乙炔分子碎裂解离中的质子迁移及H-H结合通道。乙炔分子和末态产物中的H2+C2+离子都是天文观测中发现的星际物质的重要成分,而α粒子是宇宙射线一种重要的成分。因此,本研究工作将为理解星际物质中的分子演化过程提供新的启发。 

  12.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近代物理研究所及德国吉森大学,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和莱彻斯特大学等多家单位的科研人员利用电子-离子融合束技术,由电子冷却器提供冷却介质并同时作为电子靶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m)上开展了类铍钙离子的双电子复合实验,取得了重要进展。实验首次高精度地测量了类铍钙离子的电子-离子复合速率系数,并结合最先进AUTOSTRUCTURE计算,除测量到常规的双电子复合共振之外,还观测到俘获一个电子同时激发两个内壳层电子的三电子复合过程,以及处于2s2p 3P0亚稳态离子的双电子复合。同时发现,目前理论计算三电子复合过程仍存在一定困难的原因是对电子关联效应的精确理论描述不够精确,由实验测量获得的等离子体速率系数,可以作为基准数据用于实验室和天体物理等离子体建模。 

  12.24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18)》报告数据,评选出470种国际影响力品牌期刊。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主办的《冰川冻土》《沉积学报》《地球科学进展》《天然气地球科学》《中国沙漠》5刊入选“2018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西北研究院主办学术期刊已连续多年荣获该荣誉。 

  12.29  中共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分党组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安排部署上级有关组织召开2018年度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有关要求,专题开展学习研讨。兰州分院班子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兰州分院分党组书记张怀刚主持。 

  12.29  近代物理所承建的SSC-Linac项目获得重要进展。前端连续波四杆型RFQ加速器成功实现加速238U35+离子束,输出流强达到4.5eμA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