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视角

传媒视角

省级科学代表队的春天来了

发表日期:2013-01-14来源:放大 缩小
在甘肃省科学院院长高世铭看来,把中科院的基础研究和地方需求通过省级科研院所进行有机结合,是一个大胆的战略构想。
 
而当全国科学院联盟成立、甘肃省科学院成为其中一员时,高世铭意识到:这个大胆的构想已开始实现,省级科学代表队的春天来了!
 
“我们将结合地方特点,为甘肃省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支撑。”高世铭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人才队伍强了”
 
作为全国科学院联盟成立的5个试点省份之一,2012年3月9日,甘肃省政府与中科院在北京签署《共同支持甘肃省科学院发展协议》。协议的签署,给甘肃省科学院带来了很多变化。
 
人才建设上,甘肃省科学院之前常年面临着高层次人才引不来、现有人才留不住的尴尬局面。
 
高世铭介绍说,协议签署后,甘肃省科学院和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后进站工作,并组织了首位博士后进站开题报告会。其间,还引进博士5人、硕士生40余人以及副高级职称人员4名。
 
同时,甘肃省科学院成功引进美国硅谷MEMS科研团队,对大幅提高甘肃省科学院的科研创新实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除了引才,甘肃省科学院还很注重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如成立青年科技创新基金,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等,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重大项目多了”
 
2012年,甘肃省科学院共申报各类科研课题148项。其中,获国家部委支持的有5项,项目总经费达884万元。“太阳能风能海水淡化及降温技术研究与示范”、“农牧废弃物资源化促成产品研发及应用示范”两项获科技部资金支持;“微生物资源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及基础设施维修改造”、“智能视觉监控实验室设备购置及基础设施维修改造”两项获财政部中央财政补助地方科技基础条件专项的支持。
 
同时,获省级立项的项目有23项,项目经费达1055万元。其中,众多项目为甘肃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批共性技术。
 
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甘肃省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环境地质与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传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已获准立项。
 
“科研平台大了”
 
协议签署后,甘肃省科学院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成都山地灾害环境研究所开展技术对接座谈会。双方重点就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学科建设等提出了合作意愿。
 
去年7月,“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甘肃省科学院用户管理平台”正式启动,弥补了甘肃省科学院原有信息资源不足的劣势,还可为各领域的研究人员在战略决策上提供专题或全局性情报信息服务。
 
此外,甘肃省科学院下设的6个研究所分别加入了全国科学院联盟所属的各个分会,为各个研究所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高世铭表示,甘肃省科学院将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主要方向,发挥好省级科学代表队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依托。
 
《中国科学报》 (2013-01-14 第1版 要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