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视角

传媒视角

【兰州日报】中科院举行公众科学日活动 让兰州市民共享科学大餐

发表日期:2013-05-21来源:放大 缩小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长”啥模样吗?科研人员在南极、北极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这些大家平日里想见都见不到的神秘仪器和资料,在5月18日至19日“中国科学院第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中都可找到答案。

揭开重离子治癌神秘面纱

活动首日开放的多处实验室中,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名气”最大,是兰州一张响当当的科技名片。到目前为止,治疗肿瘤患者194例,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后第四个实现重离子治癌临床试验研究的国家。在科研人员的引领下,三四十人一组的参观者走进位于实验室地下的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重点了解重离子治癌原理。

走进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深层肿瘤治疗室,记者首先看到,在干净明亮的房间中央,摆放着一张手术治疗用的床,而靠近控制室的圆形墙面正中有一方孔。控制室左侧的电脑上显示着病人的治疗计划。甘肃省重离子束辐射医学应用基础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张红告诉记者:“通过CT、核磁共振等定位,事先制订好周密的治疗计划,确定重离子束照射多深、剂量多大等。然后根据病人病灶大小、深度、剂量大小,来确定治疗时间,一般10到12次,每次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大多数病例12次就治完了。你看,现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的不规则黑孔是肿瘤的形状,接下来,重离子束流就从墙上的方孔出来,照射躺在手术床上的患者的身体,而照射的位置就是这几个黑孔。”

沙尘天气防治室内风洞功不可没

针对此次公众科学日,寒旱所重点开放了寒区旱区科技创新馆、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还有大型科学仪器运行演示,野外科学考察音像资料展示、科学家与公众的面对面交流活动等,让公众切实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乐趣。

每年春天,弥漫的沙尘总是笼罩在兰州的上空,这种恼人的天气让人烦躁不已。寒旱所的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让公众了解到了沙尘天气形成的机理,以及如何从源头上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这里的研究人员告诉前来参观的市民,室内风洞是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的主体试验设备。这个实验室承担的试验研究任务可不简单,比如以风沙运动为对象的风沙物理学研究;以沙漠与沙漠化地区环境演变过程及其评价为对象的沙漠环境研究;以沙漠化土地为对象的沙漠化过程研究;以防沙工程为对象的防沙工程技术原理研究。

期待未来可以有更多的开放日

“铅笔芯粉能开锈锁就是由于石墨的润滑作用,石墨是一种常用的固体润滑剂,区别于液体润滑油……”兰州化物所的科研人员用生活常识引出了“固体润滑”的概念。参观过程中,科普工作人员始终用这样浅显易懂的语言和互动的沟通方式解释抽象的科学概念和复杂的反应过程与机理,拉近了公众与研究所和科学家的距离,揭开了科研工作的神秘面纱,更是激发了年轻人强烈的求知欲和对科学奥秘探索的浓郁兴趣。

记者在开放日看到,很多孩子在离开研究所时仍意犹未尽,表示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参观研究所。而研究所内前所未有的热闹,让很多研究人员也感到很高兴,“刚开始组织这个活动时我们也有过担心,毕竟实验室里有很多高精仪器,但现在总的看来活动的效果很好!”研究所内一位组织者说。近物所一位研究员有些兴奋地告诉记者:“在不影响正常研究工作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多一些这样的开放日,让外界了解,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

(文章来源:《兰州日报》2013-5-21 记者 孙理)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