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视角

传媒视角

【中国科学报】以改革促进突破 用创新驱动发展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与兰州分院所级干部座谈侧记

发表日期:2013-06-20来源:放大 缩小

“改革是件好事,调整是个机遇。”

“交叉研究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一行近日在青海与兰州分院及所属各单位负责同志围绕科研管理改革工作进行座谈。大家重点围绕科研管理改革总体思路和规划、所采取的各项举措以及下一步推进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自5月10日正式启动实施院机关科研管理改革至今,第一阶段工作基本告捷。希望大家对下一步的推进工作建言献策,促进改革的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白春礼说。

中科院本身具有发挥建制化优势、强化协同创新、促进学科间交叉融合的有利条件——104个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学部、2所大学,形成了以自然科学为主的完备学科体系,每个组成单元独具特色、各有优势。

如何用一流的管理产出一流的效益?如何用一流的管理为创造一流成果、培养一流人才提供重要支撑?

中科院秘书长邓麦村介绍说,这次院机关改革依托三个着力点,一是着力理顺关系。按照科技创新活动规律优化管理职能配置,坚持一件事一个部门负责,解决制约科技创新活动交叉协同、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二是着力强化协同。促进研究所、学部和教育机构的融合与一体化发展,推动产出更多重大成果、杰出思想和一流人才。三是着力提高效能。改变机关切块管理研究所的做法,机关各部门的管理工作都面向全院所有研究所,提高机关工作的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和执行力。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明晰定位,理顺职能,为“一三五”规划落实提供坚实保障,以重大产出推动“创新2020”的深入实施。

“条块式划分不利于发挥科学院的整体优势解决多学科综合性重大问题。”西北高原所所长张怀刚反映,“目前所有项目都是按大的学科来安排,有的研究项目,仅靠某一学科可能难以取得新成果,如果加入其他学科的力量,也许更容易突破。”

“根本在于走改革之路。这次改革总体感觉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实施迅速并且平稳有序。”国科图兰州分馆馆长张志强表示,此次院机关管理模式改革,减少了对研究所的所谓“归口管理”,反映了院机关改革减少院部对研究所微观具体事务和微观学科领域科研决策的干预,充分扩大研究所科研创新、发展、管理等方面自主权的明显意图,将非常有利于促进、明晰院部与研究所两级机构各自的战略定位、职能事权和管理目标。新组建科学传播局,是院机关改革中综合职能部门设置上的一大亮点,凸显了院党组对中科院作为国立科研机构加强自身社会形象和公共关系的重视,以及对科学知识普及与科学传播宣传的高度重视。

关于下一步工作,张志强建议,参照“一三五”规划,机关各局应该进一步明晰本局的发展目标和职能权限。关注和做好重点业务工作、重要业务发展的连续性。着力解决好改革过渡期的工作发展和业务衔接问题。加强对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解释工作,形成对改革的院内外支持氛围。特别是,要帮助院机关改革的亲历者成为改革的宣传者和拥护者。加强院机关各部门向下工作安排的沟通协调机制和协同能力,提高管理服务效能。希望院机关各部门加强职能转变,变“行政管理”为“管理服务”,主动了解研究所的需求、帮助研究所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感受到院机关职能转变,感受到院机关管理服务的力度和效率。

针对改革后如何做好专业领域工作的问题,白春礼说,虽然新的机关各业务局以工作性质特点设置,围绕基础前沿与学科建设、重大任务组织与管理和科技应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来开展,但每个业务局的内设处室则依据学科类别,形成科技创新价值链和学科领域两个维度兼顾、纵横贯通的矩阵式管理模式。同时,在院层面设立学术委员会、发展咨询委员会等机构,从宏观和战略上把握全院的主要学科方向和重点科研布局。这样既能适应科技创新活动价值链的要求,有利于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又能在创新价值链的各个层面、各个阶段,使各学科领域得到更好更快、更加协同的创新发展。

“打破思维定式,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是这次实施改革的根本出发点。”白春礼表示,中科院是院所两级管理体系,研究所是一级法人,各领域的研究力量都在研究所,这些研究力量和工作布局并没有改变。机关改革只是减少了对研究所微观事务的管理,原先由业务局管理的方向性课题经费已取消,直接按照研究所“一三五”工作布局下放到研究所,为研究所层面的资源配置提供了保障。从大的方向来讲,这样的改革有利于打破研究所的壁障、突破跨学科的壁垒。

白春礼希望,无论院机关还是各研究所都能够适应此次改革,在磨合适应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他还特别提到,西部地区的研究所一定要紧密结合西部的区域特色和地方需求,找准定位和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3-06-17 第1版 要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