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视角

传媒视角

【瞭望】催化“青椒”挑大梁、当主角

发表日期:2023-07-17来源: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放大 缩小

  ◇“我们团队揭榜了探索数据与智能驱动的前沿科学研究范式项目,只写了两页纸的申请书,是我们有史以来最简洁的一个申请。”

  ◇自然科学基金委构建起了青年、优青、杰青、群体、中心等人才项目资助链条,实现对基础研究人员整个科研生涯的全覆盖。2018~2022年,科学基金共资助2138个依托单位各类项目23.67万项,发挥了杰出人才“孵化器”的作用

  ◇青托工程自2015年实施以来,形成由1600余名院士和知名专家组成的导师队伍,累计托举培养2800余名优秀青年人才。从前七届青托人才的后续成长来看,先后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计划人数超过500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扈永顺 张文静

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振邦(左二)与同事在实验室内讨论科研工作(2023年5月25日摄) 许畅摄 / 本刊

  十年前,当青年科学家江俊萌生要搭建一个集纳化学论文的数据库时,并没想到十年后,他的这一研究方向有望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推动化学领域科研范式变革。他带领团队开发出了全球首个集文献阅读、设计实验、自主优化、覆盖化学品开发全流程的机器化学家“小来”,基于理实交融的智能模型,能从百万的可能化学组合中找到全局最优解。江俊也从一名“青椒”成长为中国科学院精准智能化学重点实验室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青椒”——是高校院所青年教师、科研人员形容自己的名字。一方面,他们是充满活力且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另一方面,“青椒”培养周期长、投入高,短期内难见成效。

  近年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为青年科学家提供更多机会、更大舞台。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等加大了对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的接续培养。中国科协推出了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下称“青托工程”),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了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科技部推出了“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项目。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十条”提出加快建设面向2030、以青年科学家为主体的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队伍;2022年,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委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通过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保时间、强身心五项行动内容助力青年科研人员挑大梁、当主角。

  “根据科技部‘十四五’首批启动重点专项2021年指南,约230个青年科学家团队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共资助青年基金项目22262项,较上年增加1190项,增幅5.65%。一大批青年科研工作者积极有为,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探索科学前沿作出突出贡献。”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人才所副所长石磊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孵化重在长期稳定

  近日,记者在中科大机器化学家实验室见到了机器化学家“小来”创制芬顿催化剂的一幕。

  芬顿催化剂具有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高能力,常用于处理工业废水。江俊团队开发了一款化学领域的聊天机器人程序Chem-GPT。当科研人员在Chem-GPT中输入问题“什么类型的非贵金属元素常用于芬顿催化剂?”Chem-GPT会根据团队自主开发的文献机器阅读系统给出答案。这一文献机器阅读系统通过迅速阅读数千篇芬顿催化剂相关文献,基于统计数据分析来帮助选择最佳的元素组合。接下来,机器化学家“小来”通过自主使用实验室内液体进样站、磁力搅拌站、离心工作站等,完成化学实验全流程。

  “我们从事的是以前没有先例可以参考仿照的探索性研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成果,甚至不知道这个方向是不是一定能出成果。没有稳定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政策,可能就会迫于职业压力、毕业压力、课题经费压力,选择做一些短平快的科研。”江俊说。

  江俊所在的中科大一直给予他稳定支持。2012~2022年这10年,江俊除了每年年底例行交一个工作总结表,没有其他考核压力;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给予江俊人才助推计划资助,该计划鼓励年轻人自由探索,一次性给予100万元经费,项目没有期限限制。

  “2020年我还获得了自然科学基金委两个项目的稳定支持:一个是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主攻化学智能模型。一个是重点项目,主攻谱学智能。这两个分别是机器化学家的化学大脑和观测眼睛。”江俊说。同一年内获得两项支持的情况很罕见。为了加速推动研究,自然科学基金委开了先例。

  当前,自然科学基金已成为众多自然科学领域从事基础研究科研人员获取资助的最稳定来源。自然科学基金委构建起了青年、优青、杰青、群体、中心等人才项目资助链条,实现对基础研究人员整个科研生涯的全覆盖。2018~2022年,科学基金共资助2138个依托单位各类项目23.67万项,涉及在职科研人员55.27万人次、博士后4.17万人次,研究生70.69万人次,充分发挥了杰出人才“孵化器”的作用。

  此外,江俊还获得了“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的支持。自2021年开始,中国科学院、财政部联合开展上述计划试点工作,瞄准国家最紧迫的科技需求,以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科学前沿的重大问题为主要目标,不断凝练形成科学问题清单。2021~2022两个年度共发布103个重大科学问题榜单,组织中国科学院精干青年团队揭榜挂帅,部分问题采取了赛马制。“我们团队揭榜了探索数据与智能驱动的前沿科学研究范式项目,只写了两页纸的申请书,是我们有史以来最简洁的一个申请。”江俊说。

  经过严格遴选,两个年度内共有包括江俊团队在内的80个青年团队入选该计划,负责人平均年龄41岁,全体团队成员平均年龄37岁。获资助团队已产出了多项代表性原创成果,有的已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当前第三批重大科学问题“榜单”正在征集中。

  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等诸多政策支持“青椒”挑大梁、当主角,鼓励用人单位大胆使用青年人才。一些科研院所积极推动科研项目负责人及科研骨干队伍年轻化,推动重要科研岗位更多由青年科技人才担任,越来越多“青椒”加速长成。

  十多年前,“青椒”周峰获得了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下称兰州化物所)的大胆使用、鼎力支持。2008年周峰留学回国后进入兰州化物所工作,研究所和导师从实验条件、人员配置和经费方面给予了他很大帮助。周峰成功研发多种具有防腐减阻、减阻防污功能的仿生涂层材料,研制了系列润滑添加剂和生物润滑材料。因科研工作出色,2011年时,35岁的周峰就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并开始担任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比较宽松、高度信任和全力支持的学术环境,对年轻人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我们需要给年轻人创平台,压担子,信任年轻人,把重要的工作交给年轻人,让他们去经受锻炼,培养他们勇挑重担的勇气、信心和魄力。”如今,周峰已身兼兰州化物所所长和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职务,他也积极推动所内“青椒”在重大科技任务攻关中挑大梁、当主角,鼓励青年科技人才跨学科、跨领域组建团队承担颠覆性技术创新任务。例如组建了“高端装备润滑材料任务攻关组”等6个任务攻关组群,提升合力攻关能力,争取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苛刻环境用润滑密封材料与技术”“聚合物自润滑复合结构跨尺度增材制造”、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等重大科技任务,有效提升了“青椒”的科研能力。

  记者采访了解到,兰州化物所正在部署的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中45岁以下项目负责人占比达75%40岁以下课题负责人占比达78%,超过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新立项项目明确项目负责人中4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比例不低于50%的规定。

  从全国来看,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例,这一计划整合了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等,目前,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的占比超过80%

  资助端口前移

  “博士阶段以及独立科研生涯起步后十年左右,是最有机会出成果的阶段,也是最需要得到支持的阶段。”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袁亚湘认为,要抓住这个关键阶段,尽早发现潜在的优秀人才,对他们进行稳定的资助和培养,帮助“青椒”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

  1984年出生的黄佳琦,现在已经是北京理工大学“人才特区”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长聘教授。但在职业初期,黄佳琦也像广大初出茅庐的“青椒”一样有过艰难时刻。读博士时,黄佳琦研究碳纳米材料,博士阶段的最后一年,他萌生将研究成果向应用推进一步的念头,转行做起了锂硫电池能源化学基础研究。但挑战接踵而至,由于是全新的电池体系,从设计实验方法、测试方案再到分析数据,一切需从零起步。

  “2014年我们团队提出了选择性隔膜的理念,试图通过原理性的创新大幅提升锂硫电池的库伦效率,这一想法当时未能在项目资助和研究成果发表方面获得认可。”黄佳琦说,艰难时刻他经中国化工学会推荐,入选中国科协首届青托工程。青托工程不设定具体选题、不做硬性考核、支持独立发展的特点,给了黄佳琦自由探索空间。

  青托工程是中国科协打造国家创新人才后备队的人才服务项目。2015年开始,中国科协每年评选确定一批全国学会作为项目实施单位,并依托项目实施单位公开选拔一批32岁以下(女性或医学领域可适当放宽1~2岁)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给予连续3年稳定经费资助、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配备专业托举导师、提供国内外高层次交流平台等方式对被托举人进行有效培养。

  在青托工程资金、个性化培养方案以及托举导师支持下,黄佳琦完善研究,将成果发表在业界顶级刊物上,被引用超600次,成为该领域内的重要文献。青托工程也加速了他入职北京理工大学以后的科研突破,自由经费助力他完成了早期的实验室建设,托举导师和高层次交流平台帮助他拓展视野锚定研究方向。

  青托工程探索出的“小同行遴选、大平台托举、精准化培养、多样化发展”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新模式,得到了广大“青椒”的青睐。自2015年实施以来,形成由1600余名院士和知名专家组成的导师队伍,累计托举培养2800余名优秀青年人才。从前七届青托人才的后续成长来看,先后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计划人数超过500人,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4700余项,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科学探索奖、青橙奖等各类科技奖项2600余项。黄佳琦也荣获了2022年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连续多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越来越多像黄佳琦一样的“青椒”正脱颖而出。

  对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的接续培养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的重要方面。自然科学基金委已将青年人才资助工作端口前移提上议事日程。

  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窦贤康表示,科学基金未来将把青年人才培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前移人才资助端口,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资助模式,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观念,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举措,尽早选拔优秀青年人才,增强科学素养,激励创新研究,为构建高质量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提供源头活水。

  (《瞭望》2023年第29期 )

  原文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593263?d=134b23a&channel=weixin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