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角
【中国证券报】中科润美董事长王晓波:以“润滑之力”打造国产高端装备“隐形铠甲”
在轰鸣的风电机组、疾驰的高铁列车、深埋地下的盾构机中,有一类材料虽不显眼,却如同“工业血液”般至关重要——高端润滑材料。长期以来,这一领域被国际巨头垄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成为中国高端润滑材料产业突围的关键。
2010年,一支来自润滑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团队,带着“让中国装备用上中国润滑材料”的使命,创立中科润美,成为中国高端润滑材料产业的拓荒者。公司董事长王晓波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端润滑材料是装备安全运行的“隐形铠甲”,公司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紧跟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打造全球领先的高端装备润滑材料平台型公司。
中科润美高端润滑油脂生产线 本报记者 杨梓岩 摄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破壁”
“我国类似大型风电机组、轨交车辆、大型球磨机、盾构机等高端装备早期主要从国外引进,配套的润滑油脂也依赖进口。在产业发展早期,技术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和装机应用上,对底层支撑材料不够重视。但随着我国高端装备产业近年的迅速发展,新能源汽车、风电、轨道交通等产业已走到世界前列,在当前世界逆全球化的整体形势下,行业内逐步意识到这些关键的配套材料可能会对设备运行安全和保障造成隐患,因此迫切需要本地化制造商来保障产业链的供应安全。”王晓波告诉记者。
在此背景下,2010年,王晓波作为润滑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高端装备润滑油脂方向的科研骨干,带领团队创立了中科润美,旨在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改变我国高端装备润滑材料长期由进口品牌垄断市场、国产化率极低的局面。但在实践过程中,王晓波逐渐意识到,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远比想象中复杂,“创新”和“创业”之间横亘着一条鸿沟。
“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源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好奇,而要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驱动力应来源于市场需求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需要。因此,科研人员创业,一定要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和国家重大产业战略的发展方向,而且要有实质的科技支撑,这是创业成功的第一步。此外,一定要提高技术满足需求的响应速度,科技创新和解决问题的匹配度要高。”王晓波表示。
他回忆说,创业初期,公司团队面临三重挑战:实验室成果与工业化量产的技术断层、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及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角色转变。比如,创业初期团队虽掌握了润滑材料基础理论,但对工业化量产几乎一无所知,“我们用了十年时间,走完了从实验室研究、再到产品开发、最后量产落地的全过程。”
“高科技人才在创业过程中会面临缺资金支持、缺专业人才、缺市场经验和企业运营能力等难题。”联想控股董事长宁旻对记者表示,“例如,很多科研人员在技术方面非常出色,但对于市场运作和商业模式却知之甚少,这让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容易走弯路。”
宁旻介绍说,为了发现和培养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孵化科技创业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联想控股整合多方资源,于2008年创立了公益性质的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王晓波是其第二期学员。“在特训班上学习的‘价值链分配’‘客户痛点挖掘’等课程,对我们提升对产业的认知帮助非常大。”王晓波举例说,特训班导师曾提问“如果客户更在意成本而非绝对性能,你的技术优势如何转化为溢价?”这一问题促使团队重新梳理产品线,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同时,联想之星在中科润美成立之初便进行了投资。“当时我们之所以看好中科润美的发展,一是公司团队的技术非常领先,市场需求也很大,产业化的前景非常好;二是‘投资就是投人’,我记得当时王晓波的决心非常大,这在那时很少有科研人员愿意出来创业的情况下是非常难得的。另外,王晓波带领的公司团队的商业化能力这些年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公司也抓住了国内高端装备制造崛起的良机。”联想之星总裁、主管合伙人王明耀告诉记者。
技术“卡点”变市场“支点”
曾经的技术“卡点”已经成为中科润美推动高端装备国产化的“支点”,中国润滑材料正在成为高端装备出海的“标配”。
“高端装备国产化,需要配套材料先行。”王晓波介绍,“我们创业定位非常清晰,就是要填补国产高端润滑油脂产品的空白。在认识市场阶段经过系统的调研后,我们认为当前中国最大的需求来自蓬勃发展的高端装备产业,比如大型风电机组、轨道交通,以及冶金、矿山、空压机等传统行业转型过程中对更先进装备的润滑需求。我们围绕这些产业进行针对性的定制化产品开发,精准满足了当前部分市场需求。”
比如,在风电领域,中科润美开发的大型风电机组系列宽温域长寿命润滑脂和长寿命齿轮箱润滑油,成功解决了行业痛点。“现在主流陆上风电机组已在5兆瓦以上,关键传动部件(如主轴承)尺寸增大,传统润滑材料的润滑原理和理论发生变化,客户普遍反映轴承内会出现润滑油脂板结问题。我们关注到这一痛点后,开发了相应技术解决该问题。”王晓波说,“此外,我国鼓励发展海上风电,海上风电对润滑油脂除了有更高性能、更耐盐雾腐蚀的要求外,还讲求环保。我们针对性地开发了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型润滑油脂,在国内率先推出了相关技术,迎合了产业发展需求。”
再比如,我国轨道交通进入高速时代,对润滑产品的要求极高。中科润美开发的轨道列车系列高效环保宽温域特种润滑油脂,具备优异的高低温润滑性能、降噪效果和可生物降解性,有效满足了行业需求,打破了国外产品在该领域的垄断局面。
王晓波介绍:“我们是行业中稀缺的在关键组分和成品领域均掌握自有核心技术的公司,已突破高端装备润滑材料的国产化卡点,产品与国外老牌润滑材料企业相比更具技术经济性和供应链安全保障。在上游关键组分、配方开发能力以及下游客户的需求理解等方面,建立了极高的竞争壁垒。”
在助力高端装备出口方面,中科润美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国产润滑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中科润美的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质量,逐渐走向国际市场,为中国高端装备出口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我们的产品在性能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国外同类产品,而且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和更及时的售后服务。这使得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能够为中国高端装备出口保驾护航。”王晓波表示。
锻造全球竞争力
“未来几十年,中国高端装备在数量和技术升级上都会有爆发式增长,会朝着更大、更精密、更高端、更智能的方向发展,对润滑油脂的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将非常强劲。我们期望团队通过努力在国内占据领先地位,满足行业需求,成长为国内知名的润滑材料科技创业企业。”展望未来,王晓波如是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科润美将持续加大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王晓波介绍:“创业后,我们的研发分为三块:一是保持必要的基础研究,关注行业前沿技术,为产品创新提供技术储备;二是打造产品设计开发能力,研发人员深入客户现场,深入了解客户装备对产品的设计需求,衔接内部科研要素进行精准适配应用场景的产品设计,打造公司的核心技术竞争力;三是强化工程化研究,我们组建工艺研究与中试放大研究团队,在生产现场研究如何优化工艺并设计建设规模化产线,追求量产工艺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夯实核心技术竞争力。同时,为保持持续的科技引领能力,我们还和国内本领域头部的科研院所持续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前瞻性的研究工作。”
在产品研发方向上,中科润美将紧跟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将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的润滑需求,开发适用的高性能润滑产品。”王晓波说,“此外,我们还将继续在风电、轨道交通、冶金等领域深入研究,不断提升产品性能,满足高端装备不断升级的需求。”
在企业发展战略方面,中科润美将坚持以国家重要行业及新兴产业发展对配套高性能润滑产品的战略需求为导向,持续开展科技创新,贯通上下游技术链,构建真正自主可控并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完善产品线体系,驱动市场份额的快速拓展。“我们将加强与客户的合作,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我们还将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王晓波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努力,成为高端装备领域的‘隐形冠军’,打造全球领先的高端装备润滑材料平台型公司。”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从实验室的克级样品到万吨级产能,从攻破技术“堵点”到出海竞逐,中科润美映照着中国科技创业者的成长轨迹:以国家需求为锚点,以技术深耕为杠杆,在资本市场与产业生态的双重助力下,将实验室的“微光”淬炼成产业的“火炬”。“当中国制造的齿轮咬合全球产业链时,我们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自主可控。”王晓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