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公众科学日——科学盛宴点亮未来梦想
2025年5月17日至18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在兰州与西宁两地隆重举行。本届公众科学日以“以科学之问,启未来新程”为主题,联合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及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共同打造了一场跨领域、多形式的科学探索盛宴。活动通过科普讲座、实验互动、沉浸式体验及线上直播等形式,全方位展现了科学的魅力,激发了公众对科技创新的热情。
前沿科技探索:从粒子宇宙到生态奥秘
在近代物理研究所,公众化身“核子特工”,开启了一场粒子世界的探秘之旅。活动期间,研究所开放了大科学装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参观者通过“粒子风暴环游”项目,近距离感受这一“国之重器”的科技力量。
与此同时,三场高水平的科普报告在核宇宙教室轮番上演:《拓展元素周期表:合成新元素》揭示了科学家如何突破现有元素边界;《宇宙在召唤》带领听众遨游宇宙深处;《国之重器-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则展示了重离子技术在医疗领域的突破性应用。此外,“魔法学院”科学实验互动展演通过趣味实验,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直观的感官体验。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则聚焦地球科学与生态保护,通过开放冰冻圈科学与冻土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让公众深入了解青藏高原冰冻圈变化、沙漠治理等前沿课题。科普光影剧《穿越南极》以震撼的视听效果再现南极科考历程,而“巧取乒乓球”“分子料理——神秘的海藻酸钠”等科学小实验,则让公众在动手实践中探索生态科学的奥秘。
化学与生物多样性:实验室里的奇妙世界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解锁科研‘黑匣子’”为主题,向公众开放了低碳催化与二氧化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润滑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在“趣玩科学-科技小匠逐梦‘飞天’”活动中,志愿者指导少年儿童制作火箭模型,并讲解其发射原理。科学实验嗨广场则汇聚了“愤怒的小河豚”“掌心里的神奇火焰”“奇妙的3D打印”等十余项趣味实验,将化学知识融入生活场景。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活动则深入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在青海省西宁市,公众通过科普大讲堂了解民族药中的矿物药品,并在实践课中亲手制作植物标本。探秘实验室环节,研究人员演示了《泡腾片模拟药物释放》《神奇的颜色反应》等实验,揭示生物资源的科学价值。此外,海东生态农业试验站的农事实践活动,让参与者体验种植“梦想小苗”,感受农业科技与生态保护的结合。
科普无界:线上线下联动,全民共享科学盛宴
本届公众科学日突破地域限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扩大影响力。青海盐湖研究所将科普活动延伸至青海省西宁市及周边区县的三所中小学校,通过科普讲座和互动实验,激发青少年对盐湖资源的兴趣。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则利用B站直播和线上公开课,展示活动亮点,覆盖更广泛的受众。
为增强互动性,兰州分院在本次活动中特别设置了“参观打卡领取纪念品”环节。公众只需集齐园区内任意两家研究院所的印章、卡片或书签,即可兑换神秘纪念品。这一设计不仅提升了参与感,也鼓励公众跨领域探索科学知识。同时,兰州分院结合“学部成立 70 周年”主题,在园区宣传栏布置了院士事迹展览,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现了科学家们的风采与科研成就,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本届公众科学日通过五所联动,将粒子物理、化学工程、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公众可感知、可参与的科普活动,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科学盛宴。在活动前期筹备阶段,兰州分院积极组织各研究院所研讨活动方案,沟通设计园区导引图;安排志愿者进行活动答疑与指引;加强安保力量维护活动秩序,设立医疗点保障健康安全,为活动圆满举办保驾护航。
这场科学盛宴不仅展现了科技创新的魅力,更在青少年心中悄然播下了科学的种子。他们凝视重离子加速器时眼中闪烁的好奇光芒,亲手制作火箭模型时的专注神情,聆听院士事迹时流露的崇敬与向往,都成为活动中生动而美好的瞬间。未来,兰州分院将继续以科普为桥梁,推动科学知识普及,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建设科技强国持续贡献力量。
兰州分院活动现场
近代物理所活动现场
兰州化物所活动现场
西北研究院活动现场
青海盐湖所活动现场
西北高原所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