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天水大地湾F901遗址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大地湾遗址位于中国甘肃省秦安县,距今约8000—4800年。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是迄今为止我国在黄土高原所发现的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新石器早中期遗址,也是中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大地湾彩陶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彩陶文化,对于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历史进程和华夏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被列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大地湾遗址最具代表性的宫殿式建筑是F901遗址,是中国史前时期面积最大、工艺水平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大型房屋建筑,距今已5000多年历史,总面积420平方米,代表了仰韶文化建筑的最高成就。其宏伟的规模、复杂的结构和严谨的设计,开创了中国礼仪制宫殿式建筑的先河。
F901遗址博物馆试图复原原始社会聚落自然风貌、再现史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与一般博物馆不同,遗址类博物馆原址地面会不断产生水汽蒸发,使得馆内相对湿度升高甚至处于饱和状态,导致文物的水-盐病害及微生物损害。
为避免这些问题,在甘肃省文物局和甘肃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支持下,由敦煌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组成的研究团队,历时6年,通过在博物馆内部开展多点加密环境监测、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气流和水汽运移过程等方法,采取安装保护幕墙、增加通风设施、替换百叶窗等手段,不断优化保护措施位置和数量,最终使遗址内相对湿度基本维持在70%左右,空气对流通畅,极大改善了遗址博物馆内文物的赋存环境。
该工作不仅为大地湾遗址保护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同类文物保护也具有借鉴意义。该成果近日以“Study on the control effectiveness of relative humidity by various ventilation system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为题发表于国际遗产科学权威刊物Heritage Science。中国科学院西北研究院柳本立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敦煌研究院张国彬副研究馆员为论文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heritagesciencejournal.springeropen.com/articles/10.1186/s40494-024-01415-x#Sec10
图1. 大地湾F901遗址(a)遗址位置;(b)遗址;(c)周边玻璃幕墙围挡措施
图2 遗址内部保护措施示意图和监测点分布
图3 5个不同改造阶段遗址内部的相对湿度分布:(a)I阶段;(b)II阶段;(c)III阶段;(d)IV阶段;(e)V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