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创新

区域创新

带您走近西部科研“国家队”

----西北研究院成功举办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发表日期:2021-05-25来源: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放大 缩小

  522日至23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成功举办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活动。本届活动主题为“百年复兴路 科学正当时”。活动接待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财经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学、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晚报等大中小学生及企事业单位人员、普通市民等社会公众1200余人。兰州日报、甘肃科技报等媒体在第一时间对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本次活动向社会公众开放了寒旱区科技创新馆、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及展室、野外台站、文献情报书库及图书馆。 

  活动开始前,西北研究院副院长康世昌讲话并指出,“公众科学日”是中国科学院大型公益性品牌科普活动,是公众了解科技进展、探索科学的重要渠道,也是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希望通过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能够普及科技文化知识,在全社会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的氛围,调动公民学科学的积极性,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在寒旱区科技创新馆,“青藏铁路工程冻土路基筑路关键技术与示范工程沙盘”“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防沙综合体系沙盘”“黑河流域生态试验示范沙盘”向公众呈现了西北研究院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重大工程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在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者们了解了“什么是冻土”“如何在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区建设公路铁路”“实验室是如何开展科学研究的”等知识。在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视频和展板,使公众对冰川、冰冻圈、冰冻圈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等知识有了深入了解。在中科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大型风洞试验装置让参观者们驻足惊叹。结合讲解,公众明白了什么是沙漠化、沙尘暴的成因、风沙运动规律、防沙工程技术原理。在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公众第一次认识了油气分析测试实验技术平台、稀有气体同位素测试系统等。并对稳定同位素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有了初步认知。在油气资源研究展室,老一辈石油地质科学家为打破“中国贫油论”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让大家久久驻足、心生敬仰。此外,参观者们还了解了“海底石油的开采”“陆相生油和海相生油的区别”等科学问题。在文献情报中心,公众参观了信息共享空间、科技阅览室及书库,科普人员介绍了基于图书馆空间面向社会提供科学文化传播、科普展览等创新性文化交流活动的服务模式。同时还举办了榫卯拼车、织布机、活字印刷术等传统工艺体验活动,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让小朋友们体验科学,快乐成长。 

  为使公众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大力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科研价值观和学术精神,西北研究院还组织举办了多场精彩的科普报告及老科学家手稿展等。王建研究员介绍了西北研究院开展的中国积雪特性及分布基础性调查的情况,相关成果已为气候变化、水文水资源、积雪灾害等有关科学研究和行业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郑剑锋博士通过《漫谈冻土、工程与环境》主题科普报告,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什么是冻土及其相关知识和应用,用活泼生动的语言、图例阐释了冻土与人类活动、生存是息息相关的,引导参观者特别是中小学生们树立起“保护冻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科学思想。李宗省研究员则从祁连山概况、生态重要性、保护新机制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等方面介绍了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国家公园建设方面的工作进展。报告现场气氛活跃、反响热烈,营造了良好的科普氛围。 

  西北研究院一直高度重视科学精神的弘扬和传播。本次活动办公室成立了工作小组并进行了详细分工,总领队、调度组、讲解组、报告组、接待组、摄影组、安保组等明晰了各自工作职责,并制定了详尽的科学日活动安全应急预案。同时,还通过直播平台带领公众线上领略科研国家队的风采,用心传递科研正能量。 

  通过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向全社会集中展示了西北研究院的重大科研成果,传播了生态、环境、资源领域的科学知识,弘扬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展现了西北研究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加深了公众对地学知识的了解与认知,激发了社会公众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了全民科学素养。

                                                     (责任编辑 陈治理)

公众科学日工作团队

康世昌讲话

公众参观寒旱区科技创新馆

公众参观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公众参观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公众参观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公众参观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公众参观文献情报中心

王建作科普报告

郑剑锋作科普报告

李宗省作科普报告

线上直播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