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
西北高原所海北站地震灾后恢复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8月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简称西北高原所)海北站地震灾后恢复建设项目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海北站)开工。副所长杨其恩、海北站站长张振华、条件保障处处长魏铄欢等参加开工仪式,仪式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贺斌飞主持。杨其恩、张振华及施工、监理单位代表分别致辞。
本项目建设将 1·8 门源地震(6.9级)造成损坏的海北站综合楼拆除,原址新建一栋科研业务楼及室外配套工程,总建筑面积1473.36平方米。项目建成后能够更好地服务海北站日常工作和发展需要,提升海北站的综合服务能力。
杨其恩强调,海北站作为国家级野外台站,在我国生态学研究领域处于第一梯队,在研究所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项目建设对推动高寒生态学研究进步意义重大;施工、监理单位应认真履职,共同将蓝图变为现实;监理单位须强化监督、落实责任、严把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关;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全力做实做好工程建设工作,切实保障项目顺利推进;项目虽规模有限,但获批过程凝聚了研究所多年的努力和心血,近三年以来,研究所多次与院领导、院主管部门沟通协调,最终争取到院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提升我国高寒生态学研究的科研创新能力,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它也是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的基石,不仅为国内杰出科研人才提供优质平台,也将助力提升西北高原所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
张振华指出,该项目凝聚了各方心血与期待,是海北站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步,更是实现更高目标、追求更大发展的有力举措。项目将为海北站充分发挥观测、研究、示范、服务等核心功能提供基础保障,并极大提升海北站的综合实力与支撑能力。监理单位既要秉持“铁面无私”的公正精神,又要具备“匠心独运”的专业素养,敏锐发现并妥善解决各类潜在问题,切实保障项目安全与质量。施工单位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至上、文明施工的理念,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地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随后,施工、监理单位代表郑重表态,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项目建设,坚持规范施工,严格履行合同,细化施工方案,强化过程管理,确保每个环节精益求精、不留隐患。同时,加强各方沟通协作,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如期向建设单位交付一个满意工程。
杨其恩副所长致辞
张振华站长讲话
开工仪式现场
开工奠基
正式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