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生态·环境·资源”交叉创新研究生学术论坛顺利举办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生态·环境·资源”交叉创新研究生学术论坛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主办,西北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西北研究院小组承办。来自四川大学、兰州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等17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50余名师生参加论坛。
西北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长春在致辞中向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他简要介绍了西北研究院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领域及取得的重要成果,号召同学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美丽中国建设、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国科大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周元泽,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王静分别围绕学科交叉创新、研究生培养提质等主题发表致辞,寄语青年科研人勇攀学术高峰。
西北研究院苗运法和左小安研究员分别作《寒旱区生态演化及其驱动机制》《干旱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机制》特邀报告,深入解析了脆弱生态系统的形成演化规律,并结合气候变化与地形演化过程,系统阐述了生态、气候与海拔重建的关键技术方法。从物种与功能多样性变化、生物量驱动机制、稳定性调控及适应性管理等方面展开深度分享,为荒漠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理论参考。两位专家的报告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引发全场热烈反响。
论坛设置“生态与环境领域组”和“资源与工程领域组”两大分会场,同时开设“弘扬科学家精神与研究生思政教育管理研讨组”。47名在读研究生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内容覆盖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干旱荒漠等我国典型生态区域,涉及前沿探测技术、生态修复工程、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多个研究方向,充分展现了青年科研群体的创新活力与学术潜力。思政研讨中,各单位代表围绕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案例等深入交流,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强化科教协同育人达成共识。同时,参会学生以墙报交流的形式,展示了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数据和初步结论。现场交流互动频繁,学术讨论氛围浓厚。论坛还评选出优秀学术报告奖、优秀展板奖,以激励青年学子深耕学术、勇攀高峰。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生态环境资源领域的研究生搭建了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注入了创新动力,进一步推动了高校与科研院所深度协作,为后续深化科教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现场

张长春致辞

周元泽致辞

王静致辞

苗运法作特邀报告

左小安作特邀报告

生态与环境领域组会场

资源与工程领域组会场

弘扬科学家精神与研究生思政教育管理研讨组会场

墙报交流现场

生态与环境领域组颁奖现场

资源与工程领域组颁奖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