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教育
兰州化物所举办《中国化学快报》分析化学主编分享会
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举办了《中国化学快报》(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分析化学主编分享会暨兰州化物所精准分离分析论坛。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论坛。《中国化学快报》主编(分析化学)、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邱洪灯研究员主持论坛。
论坛邀请《中国化学快报》编辑部郭焕芳主任、东南大学张袁健教授、四川大学吴鹏教授和武汉大学袁必锋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中国化学快报进展介绍”“氮化碳信号转换与分子传感”“磷光分析”和“核酸修饰分析方法研究”的学术报告。

会议现场
郭焕芳教授介绍了《中国化学快报》的创刊历史、办刊宗旨、稿源和稿件处理情况。还介绍了创办“中国化学快报化学化工前沿论坛”和各学科青年论坛的目的,分享了《中国化学快报》的收稿标准、容易忽视的学术不端和常见的退稿原因。

郭焕芳作报告
张袁健教授围绕光电化学传感的研究现状和挑战,从分子结构与功能创新的源头,设计了新一代共轭聚合物型光电化学材料——氮化碳。该材料同时具有明确的分子结构和周期性结构,将其用于光电化学传感有利于调控电子传递的途径和效率,强化传感界面和相互作用,提供新的能量转换方式。张袁健教授还详细讲解了 键重组和化学裁剪策略调控氮化碳结构、分子轨道和界面电子对化学发光底物( ECL)的影响机制、基于氮化碳的传感分析新方法和时间依赖 ECL从新视角审视氧还原活性氧( ROS)时空分布等。

张袁健作报告
吴鹏教授介绍了磷光在复杂样品分析中独特的优势,它可消除样品背景荧光和散射光干扰,提高检测的选择性,但仍然面临灵敏度不佳的挑战。基于此,其团队利用磷光的特征性光化学转换,将弱磷光能量选择性转换储存后检测,提升灵敏度。他们将磷光通过 1O2桥梁转换为显色信号,放大弱的磷光信号,发展了新的磷光分析试剂卤代荧光素、核酸染料 -dsDNA,开发了便携式磷光分析新设备新仪器,为磷光分析在实际样品和现场检测应用奠定了基础。

吴鹏作报告
袁必锋教授围绕如何实现对低丰度核酸修饰的发现和定位难题,通过建立发现鉴定的新方法,开发测序分析的新技术,发现鉴定核酸新型修饰和定位核酸修饰位置信息。其团队通过化学衍生-质谱分析发现鉴定了 10种核酸新修饰,通过通路分析揭示了 DNA去甲基化新通路,通过人工改造酶-差异性转化建立了多种核酸修饰全基因组定位分析新方法。

袁必锋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