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中科院党组举行贯彻十八大、全国两会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学习会
5月3日,中国科学院党组举行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精神,贯彻落实近期中央领导同志对科技工作及中科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主持学习会。按照年度学习计划,中科院秘书长邓麦村,副秘书长潘教峰、邓勇、吴建国分别发言。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参加学习会。
白春礼在主持学习会时指出,一段时期以来,中科院党组连续举行中心组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对科技工作及中科院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学习期间,大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畅所欲言,不断提高了认识,有力指导了创新实践。最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下,我国科学、有效地应对一系列大事、急事、难事。特别是四川芦山强烈地震、H7N9禽流感等,涉及千家万户,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国家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中科院行动迅速、部署及时、协调有力、应对妥当,积极动员相关研究所协同创新,凝聚起强大的创新力量,为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提供有效科技支撑,发挥了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应有作用。
白春礼强调,在当今学科交叉汇聚日趋突出的科技发展态势下,在人类面临越来越多共同挑战面前,更加需要团结一致、协同创新、形成合力。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生产力、创新力。全院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和全国“两会”精神,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对我国科技工作和中科院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团结意识、大局意识,坚持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根本宗旨,着力建设“三位一体”的中国科学院,切实履行出重大创新成果、出优秀创新人才、出前瞻创新思想的战略使命,共同为完成“创新2020”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实现“中国梦”而扎实奋斗。
邓麦村在发言中指出,如何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幅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是今后若干年内中国科技工作的重要命题,也是科技界的重大历史使命。要加强协同创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寻求多方合作、协同创新的大科学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往往以多学科交叉为特征,这就需要由科学家群体和技术人员群体共同协作攻关。要提升人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注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尤其是与哲学的交叉结合;大力总结与推广良好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弘扬良好的传统和建设良好创新生态环境;加强学术技术经济分析研究,从中找出创新的切入点;更加注重学生的想象力和质疑精神的培养,鼓励青年科技人员大胆想象、大胆实践;注重技术支撑队伍建设,将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放在与其他创新人才同等重要的位置;继续加强仪器装备的自主创新。
潘教峰从“中国梦”、“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改革”三个方面谈了体会。他指出,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带有总揽性纲领性的奋斗目标和凝聚人心的旗帜,贯通历史和未来,将个人的理想追求、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和高远追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关键是要实现四个转变,即跟踪追赶转向创新引领、资源驱动转向价值创造驱动、创新队伍规模发展转向人的创造力充分发挥、粗放发展的管理体制转向创新导向的管理体制。深化科技领域改革,关键是解决好三个问题,即如何科学选择优先领域和创新目标、如何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如何有效激励和评价。
邓勇重点谈了“政治意识”、“行政观点”、“学术氛围”、“财经纪律”等四个问题。他指出,长期以来,中科院始终强调大局意识、政治意识,不折不扣地跟中央保持一致。中科院素有讲究民主的好传统,特别是在学术问题上,遵循和符合科学探索和发展的自身规律,形成了极为宽松的环境氛围,但也应注意一种倾向,就是不能把学术原则与行政原则混为一谈。伴随国家不断加大科技工作投入,中科院以及广大科技人员承担越来越多的科技项目,应高度重视财经纪律,努力做到遵守法纪,不拿不贪不占。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振作精神、齐心协力、奋起拼搏,有更多的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同甘共苦,有更多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更深入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吴建国结合分管工作实际指出,伴随中科院“创新2020”的深入推进,条件支撑、后勤补给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有关论述,体现了四个突出特点,即更高水平的民生保障、体制机制和法制的重要性、政府责任、公平正义,国务院也要求构筑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这些对于中科院加强后勤支撑保障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以改善科研保障条件和解决科技人员生活后顾之忧为主的“3H工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深入落实去年中科院夏季党组扩大会审议通过的后勤支撑体系规划,把后勤支撑体系与人才支撑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纳入到创新体系之中,一同部署、一同推进、协调发展,改革体制和机制,适应中科院职工的新期盼和形势发展的新要求。
学习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