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野
印遇龙:让生态养殖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
“我有一个生态养殖梦,让老百姓能吃上安全肉、用上生物天然气,让污染区老百姓尽快脱离污染,让有机肥能大面积推广。”湖南“两会”期间,湖南省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牧健康养殖中心主任印遇龙建议,把生态养殖作为湖南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的重要突破口。
“湖南是畜禽养殖大省,为全国畜禽产品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养殖污染、种养失衡、品质下降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印遇龙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生态养殖是从根源上解决上述难题的重要途径。
棉布裤、运动鞋,经常一身冲锋衣,印遇龙说这样穿方便。他自嘲自己是个“养猪的”,一到乡下就要去猪栏喂猪,始终致力于生态养殖和绿色饲料的研究。
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印遇龙领衔完成的“猪日粮功能性氨基酸代谢与生理功能调控机制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推动了功能性氨基酸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成果被列入中科院科技创新案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成果典型创新案例。
“一个简单的道理,动物营养的有效吸收率提高了,饲料用得就少了,动物的粪便排放也就少了。提高动物营养的有效吸收率,是缓解粮食战略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最基础的工作。”印遇龙说。
“湖南拥有全国唯一的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众多畜禽污染治理环保公司。依托这些资源,我们可以编制养殖场污染源头减排技术标准。新建养殖场必须强制性采用源头减排技术,确保新建养殖场能在源头减少80%以上污水。”在畜禽养殖污染源头控制方面,印遇龙建议对已建养殖场的生态养殖技术进行评估,筛选一批成熟、适用、先进的生态养殖技术,通过市场手段进行全面推广。同时选择一批县市区开展生态养殖示范,全面推广生态养殖集成技术。
在印遇龙看来,大力发展生态养殖既能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红利,还能有力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他建议湖南在武陵山片区等扶贫攻坚重点地区开展生态养殖精,充分利用青山绿水的良好生态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和政策手段推广先进技术。在保护好青山绿水的同时,推出一系列高附加值的生态安全农产品,打造上下游生态安全食品全产业链,实现长效精准扶贫与脱贫。
印遇龙还建议湖南成立“推进生态养殖工作领导小组”,创新机制体制,编制生态养殖实惠方案和系列标准,建立起“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政策管理体系。同时,由市场化的第三方机构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标准化评估,其结果应作为生态养殖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