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视野

专家视野

刘卫东宋周莺刘志高:以“丝路精神”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思想

发表日期:2017-07-10来源:紫光阁网放大 缩小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建国以来我国举办的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主场外交活动,“一带一路”这个中国倡议成为全球共识,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合作新平台,为各国深化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提供了重要机遇,有助于推动实现开放、包容和普惠的全球化。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了从理念到全面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重大转变,进入到全面务实合作的新阶段。

  纵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年来取得的成就,特别是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在我国落地开花,为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道路方向,而且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为21世纪的世界发展带来新思维,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盏航灯。

  “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丝路精神

  “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根基与核心理念是“丝路精神”。丝绸之路指从古代开始陆续形成,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是沿线国家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洞察到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对于推动当今世界各国深化合作的重大意义,多次在出访期间发表的重要演讲中阐述“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为沿线国家的当代经贸合作提供历史渊源,以及可借鉴的合作理念和合作模式。在高峰论坛开幕致辞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丝路精神”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释,让更多国外领导人清楚地了解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内涵,认可了这个倡议对于解决全球性挑战的作用和意义。

  和平合作。古丝绸之路在和平时期畅通,在战乱时期中断。这表明,和平是交流、合作、发展、繁荣的前提。从中国汉代的张骞,唐宋元时期的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到明代的郑和,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总书记指出,“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尽管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流,但冲突与动荡也频频发生。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和平合作”精神是弥补“和平赤字”的不二选择。

  开放包容。古丝绸之路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只有求同存异、开放包容,才能在此基础上寻找利益契合点,共同制定合作方案,共同采取合作行动,形成政策沟通、规划对接、发展融合、利益共享的合作新格局。

  互学互鉴。古丝绸之路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交流和相互学习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这条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贸易到西方,将四大发明和养蚕技术传向世界;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以及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和相互学习而变得丰富多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这是交流的魅力”。因此,共建“一带一路”就是要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交流、合作创新。

  互利共赢。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资金、技术、人员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古丝绸之路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了商品、资源、成果的共享。历史告诉我们,交流创造新机会,合作谱写新乐章。共建“一带一路”旨在寻找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共同做大发展的“蛋糕”,共同分享发展成果,避免地缘对抗的老路,实现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引领包容性全球化

  古人云:“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一带一路”倡议是总书记深入观察和思考世界形势变化,统筹国内外发展大局高瞻远瞩地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既有利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中国梦,也将推动世界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有助于21世纪世界和平与发展。站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创了经济全球化的新道路,将引领包容性全球化。

  在本次高峰论坛上,很多国家首脑在演讲中都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将让更多地区分享全球化的好处。例如,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强大的文化多元性和包容性,为处于全球化边缘的人们提供了发展机遇。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联通古今、通向未来的桥梁,旨在发展的道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捷克总统泽曼、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等都表达了同样的期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高峰论坛前夕接受采访时曾指出,“一带一路”能够把世界团结在一起,促进全球化朝着更公平的方向发展。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表明,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契合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期望。

  “一带一路”建设既是我国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然道路选择,也是中国版的经济全球化方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无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都意味着经济活动的空间重组,特别是全球尺度的空间重组。也就是说,我国转变发展方式,需要从全球尺度去谋划、在全球尺度上去配置资源才能实现。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聚焦全球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向一致,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新思维和新模式,体现了中国智慧。“一带一路”倡议秉持中国传统的“天下为公”“万邦和谐”“万国咸宁”的理念,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共同打造全球经济治理新平台,不搞“集团政治”和对抗性的“结盟”,致力于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在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同时,更加倡导包容性发展。这是对经济全球化机制的改革,是开创包容性全球化道路的重要尝试。可以说,推动包容性全球化是在本次高峰论坛上各国首脑达成的重要共识。

  总书记曾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站在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基于千年薪火相传的“丝路精神”,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为21世纪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和新的合作模式,为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重要平台。

  在这种新的合作理念的推动下,我国正在与越来越多的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加强国家之间发展战略的对接,寻找利益契合点;坚持“开放包容”和“平等互利”的理念,把寻找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放在首位,谋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遵循“和而不同”的观念,推崇发展道路选择的多样性,在维护文化多元性的基础上共谋发展、共求繁荣、共享和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推动实现包容性全球化,构建繁荣、和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