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野
朱涛:让战略科技力量宣示“复兴之力”
纵观世界科技强国的发展历程,战略科技力量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体现国家意志,发挥战略作用,引领科技水平。对于当下中国而言,战略科技力量更宣示着复兴力量,是重构世界科技与创新发展版图的中流砥柱。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这一深刻判断为新时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势必推动战略科技力量在强化路径与方式上作出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作为已经明确的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拥有无可替代的科研与人才优势,是我国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和集中爆发的最活跃地带。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6项重大科技成果中,3项由中科院主要完成,2项中科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因而,强化战略科技力量,首先应该保障中科院的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其聚焦高效引领发展。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还应发挥国家实验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建设国家实验室,要坚持“国家主导、管办分离”,既实现国家意志,又破除行政干预;要坚持“稳定支持、使命评价”,以科技使命和创新价值观约束科技活动,并在“松绑”中激发创新活力;要实行“开放发展、依托管理”,以快速聚集优势资源,在其运行机制与现有政策制度之间建立灵活的“适配器”;要实现“独立运行、有序互动”,以保障国家实验室制度的完整有效实施,并促进其永葆活力。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需要把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构建一体化的国防战略科技力量。国防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应以革新体制机制和创新组织方式为重点,以打破藩篱、破除壁垒为切入点,从体系和能力建设入手,以统筹和共享最活跃的社会创新资源为急所,升级现有研发体系,盘活现有研发力量,实现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的快速跃升。
回顾中国现代科技发展史,由中国科学院、国防科研机构、高校、中央各部委科研机构和地方科研机构等组成的科技“五路大军”,奠立了新中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青蒿素”等一批彪炳史册的重大成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国际科技创新格局深刻调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的引领作用,加快实现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从“五路大军”到“四支力量”的历史性转换,已势在必行。
在战略性力量方面,以中科院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主体,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契机,树强国目标,看长远、顾全局,聚科技英才、铸科技重器、破科技瓶颈、建战略高地,为科学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以有效中高端科技供给为民族复兴提供核心动力和战略保障。
在主体性力量方面,以企业与社会创新力量为主体,以科创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抓手,加强整合,突出区位优势和区域特色,培育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区域创新集群,迎接新产业变革,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在补充性力量方面,以行业/部门研发力量为主体,对行业与领域发展前瞻性的、共性的、高风险的、市场机制难以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或者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重大公益性问题,开展持续与稳定研究,以换取未来在一些重大行业领域和技术方向上的先发优势和话语权。
在基础性力量方面,以“双一流”大学建设为旗帜,更加注重“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的均衡协调,注重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发展,为国家创新体系的跨越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并以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为主导,为学科发展作出关键贡献。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