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灾害应急响应数据工程平台”入选2023年度
中国科学院网信工作十大进展

发表日期:2024-03-19来源: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放大 缩小

  318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以下简称西北研究院数据中心)牵头实施的“建立灾害应急响应数据工程平台,支撑国内外灾后及时响应处置”工作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网信工作十大进展。 

  快速、精准提供灾区基础科学数据,快速发现识别次生灾害、提供变化分析预测预警是灾害应急救援管理、减少灾害损失、预防次生灾害的重要基础。西北研究院数据中心基于“数据-模型-计算”一体化平台,于2022年构建了多部门联动、多源数据接引、多源数据组织管理、多源数据融合集成、专题数据制备生产、灾害演变分析、灾情程度评估、次生灾害评估预警、共享推送服务等9 个数据工程体系,研发多源数据驱动、模型支持和融合人工智能的数据工程灾害应急响应服务平台,并在2023年开展了18次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服务。特别是在202312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发生后,西北研究院数据中心联合长光卫星、欧比特卫星、资源卫星、高分中心、中科星图、三和数码、兰州大学、甘肃省地震局共同开展科学数据应急响应,于1911时发布了高精度遥感、气象水文、地震分布等震前震后的体系化数据,开展次生灾害及潜在灾害分析,推送至应急部门和相关科研院所,5天数据下载达3万多次。截至202312月,基于数据工程防灾建设体系,共开展31次自然灾害(青海、甘肃、四川、新疆、印尼、土耳其、菲律宾、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双语科学数据应急服务。其中,甘肃、青海、四川应急厅相关推送成果为30.9万人次提供了约4PB的科学数据服务。 

  西北研究院数据中心围绕冰川、冻土、沙漠、积雪、黄土、灾害及其作用区的长期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数据深度分析与应用,持续发展数据工程理论与技术体系。从 2015 年印尼地震科学数据应急服务开始,持续发展数据工程学及数据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实践工作,已能够在灾害发生24 小时内迅速做出响应,搭建应急响应服务平台,快速制备灾害发生区域周边200 km 范围内的基础地理、气象、水文、遥感影像及社会人文等多源科学数据,为政府应急决策管理部门、救援调查人员和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应急需要的基础数据,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 

  下一步,西北研究院数据中心将持续加强完善联动气象、水文和多源遥感数据的接引机制,实现与防汛抗旱、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等机构的便捷对接,构建数据流驱动的防灾减灾数据工程体系,增强应急科学数据服务成效,优化应急响应近实时的数据挖掘分析、次生灾害速变预测预警感知等能力,更好地发挥科学数据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数据工程科学数据应急响应服务平台 

附件: